《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精选10篇

2019-02-08 文摘大全 阅读: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精选10篇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是一本由江波著作,29.80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一):责怪是慢性毒药

  有了孩子之后,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那天和同事感叹,已经很久没有两个人一起外出吃饭了,她却可以经常有自己玩耍的时间,只不过她的情况和我很不同,孩子奶奶和姥姥一起照顾孩子,成了孩子的“妈妈”,她就是中午和晚上吃饭的时候回去看一下孩子,然后和对象一起回自己的家。虽然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但是我依然不能够这样做到把自己的孩子扔给老人照看,一方面他们年龄大了体力不支,也需要休息,另一方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人知识基本没有更新,也没有接受科学的育儿理念,再者孩子和谁在一起就会和谁产生亲密的感情,妈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说得有点远了,但是我身边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模式,孩子的爸爸妈妈每天忙于工作,一般都是由老人照顾,父亲尤为明显,回家就吃饭打游戏,而母亲还需要照顾孩子,因为老人在都不让爸爸干活,而同样劳累了一天的妈妈还需要承担育儿的重任,于是生活之中就有了一些矛盾和怨气,有时候是对孩子爸爸的不满,就间接发泄到老人和孩子身上了,家庭不和睦,而这种情绪不是一天两天的,而是伴随生活的每一天,如果家长总是以一种“责怪”的态度对待家庭和孩子,久而久之,真如作者所说,“责怪就像是喂进孩子口中的慢性毒药”。

  当你意识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留心观察身边的父母,就不难发现,中国父母很喜欢“责怪”,动不动就训斥孩子,细究起来,你会发现,因为孩子做错事情而责怪的情况也有,但是很多情况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通过责怪弱势的孩子加以发泄。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就太好了,因为作者在《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清华高材生养成记》,通过详细的真实案例让妈妈意识到“责怪”的负面作用和对孩子产生的各种坏影响,如果取代以鼓励等其他方法,往往事半功倍。

  作者在书中还隐藏了一个观点,要想让妈妈“不责怪”非一日之功,有很多时候,妈妈们虽然意识到了“责怪”的不良影响,但还是会忍不住,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在旁边提醒一下,或者自己要有这样一个自觉。所以,“不责怪”并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还需要爸爸妈妈互相配合,沟通,对孩子的培养有个比较一致方向,遇到棘手问题,可以互相克制,共同想办法面对。

  责怪是慢性毒药,你以为批评、责怪孩子无关紧要,它却像钉子一样钉在孩子心中,很难拔除。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二):爱对,尊重

  我想我们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相处和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时时处处理解、记得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那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许将会有更多的平和与宽容。这其中之一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而后是本书的作者江波的教育警句: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父母都想最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到底怎样去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旨在使父母重新深刻认识到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我们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够说教育。那些批评、指责、唠叨、惩罚甚至打骂都算不得正确有效的教育。反省自己做了9年多妈妈的教育经验,除了极少极少的打,那些批评、指责、唠叨、惩罚又有哪一样少过?时至而今,当我读过很多育儿书籍,自以为对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方法之后,批评、指责、唠叨仍未能从我的教育方式当中远离。也许,这本书可以再次鞭策我,让我警醒。

  家有孩子,别强求孩子事事完美,时刻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这样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以及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自然能够以更多的平和心看待,基于平和、理解、宽容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才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技巧,而不会陷落到盲目不当的浮躁当中。理解看待孩子的一切,才能够静下心沉着应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引导孩子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引导在父母,改变在孩子。父母要学习的是如何引导好孩子从内而外的自主改变,而不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权威之下的被动接受。这就是《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要说的。作者江波老师说得最多的就是尊重,尊重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把孩子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和孩子相处,就像朋友般那样,这样的关系,使亲子之间心灵无碍,亲密无间。总是表达爱的心意,基于此基础上,给出一些真诚的意见,孩子感受到的都是爱的浓浓关怀,而不是强加的要求。爱是最好的教育。孩子心里感觉到满满都是父母对他的爱,那么父母真诚的意见、智慧的引导,自然而然使孩子从心里出发,有一种向好的愿望,而后自觉做好每一件事,搞好每一次学习。教育就在爱的智慧之中得到最佳效果。

  反观自己,教育之路仍未能当好好妈妈一职,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刻地明白到:教育不是一件易事。教育一个好孩子,更多时候是需要父母灵魂的自我修炼,脱离过多的欲望和浮躁。以尊重、理解、平和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身心灵健康成长。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三):尊重界限,聆听规则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总是希望能在孩子们面前呈现自己最温柔最美好最耐心的一面。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与日俱境的怪脾气、坏习惯以及令人抓狂的逆反心理,却总能在倾刻间彻底粉碎妈妈们的温柔梦。特别是当孩子们不顾父母的一再提醒,一次又一次犯下同样荒谬的错误时,妈妈们便不得不撕开温情的面纱,一任自己淹没在歇斯底里的情绪和疯狂愤怒的咆哮声中。

  这听起来很象是个恶梦。然而不幸的是,对很多不擅于和孩子相处的妈妈来说,育儿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恶梦。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自己的言行,处理内心的负面情绪,只能任由其在自己的思想、身体中自由滋生,然后又不顾后果地把那些负面情绪象垃圾一样倾倒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幼小的心灵痛苦地承受原本不必承受的伤害。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指责和抱怨对于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而言,基本是徒劳无用的。孩子并不完美,大人尚且不能做到万无一失,更何况是天性爱玩儿的孩子呢?他们并不是为了做大人眼中的乖宝贝而生活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乐趣,还有偶尔的懒惰和不情愿。如果你希望孩子做到哪一方面,那么请不要指责和打击他们,更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代表“诅咒”的反面标签。试着去理解他们,欣赏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真正激发他们心中改变的动力,比起那些恶意的指责和抱怨,效果要好得多。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吸引我的三个字,在于“零责怪”。在阅读之前我很好奇,要有怎样的耐心和定力,才能真正对顽皮闯祸的孩子做到零责怪?书中以亮亮和晶晶两个家庭为教育实例,将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父母睿智豁达的处理方式娓娓道来,仿佛与好友闲谈般的轻松自在,却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许多做为父母的知识与技巧。是的,责怪就象喂进孩子口中的慢性毒药,却被我们错误地当成了苦口的良药,殊不知那些伤害的话语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钻进孩子的耳朵,并在一日日的积累中阴暗地滋长,令孩子从对父母的喜欢信任慢慢转变成怀疑厌恶,直到有一天,我们亲手用自己可怕的舌尖,将孩子远远地推出自己的怀抱。

  对亮亮和晶晶的家长来说,首先,“尊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孩子虽小,但他们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好恶和发展。家长们以爱为名逼着孩子学各种自己并不喜欢的兴趣班,事实上便是对孩子的极度不尊重。其次,我们对孩子的苛责,往往来源于过高的要求。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们勇敢探索社会规则的过程,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婴儿一次又一次地把东西摔在地上是不乖,他们只是想感受物体离开小手后便会自然地掉在地上的感觉,想聆听自己造成的这种声音和后果;不要以为调皮捣蛋是源自孩子与生俱来的顽劣,每个熊孩子的未来都可能连接着一项令人赞叹的诺贝尔奖;不要抱怨孩子不喜欢喊人不会看脸色,或许他只是很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其它地方而已;不要苦恼孩子为什么总是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知错就改从来都不是孩子的专利,而是大人的旨意。只有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与性格客观地看待他们的行为与能力,试着去理解他们,接纳他们,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聆听你的声音。

  第三,高明的教育不是要求孩子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而是能够巧妙地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以卡耐基对一群玩火孩子的劝说为例,讲述了同理心在与孩子打交道时的重要性,就象《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那本书里反复提到的技巧一样,卡耐基首先是理解孩子们的行为,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感受,只有这样,他才能听得进你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的指责和教育只会令他们的耳朵选择性失聪,让他们对原本正确无比的道理置若罔闻。

  书中提出,用暗示的方法纠正孩子的错误最有效。孩子也有自尊心,被指出错误也会不好意思,如果家长懂得用暗示或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们的错误,孩子也很乐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今天儿子在背书时,由于背了好多次都没有完全正确,就开始不耐烦甚至带点哭腔,听来让人特别心烦,我很想发火,但终于还是忍住了嘴边呼之欲出的那句“又来了!你这样乱背还不如不背呢!”而是将其更改为“糟糕,看起来你在无意中启动了愤怒模式。来来来,让我给你恢复成正常模式吧!”然后在他身上假装按了一下按钮。没想到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和一个动作,却令他突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刚才的不快似乎瞬间消失,背书的声音和情绪也神奇地迅速恢复正常。由此,幽默教育的力量可窥一斑。

  书中提到的英国解剖学家麦可劳德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个人觉得这个案例并不适合推广。对于麦可劳德残忍杀狗的行为,校长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几句,并且“惩罚”他画出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麦可劳德很幸运,他并没有因为一次的暴行变成变态恶魔,而是在校长的宽容中成长为优秀的解剖学家。但是在孩子实施一些残忍行为之后,我并不赞成家长抱持零责怪的态度。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重庆女孩摔婴案,事件中的女孩年仅十岁,却在小区电梯中实施了一段令人惨不忍睹的虐婴暴行,随着电梯监控录相的曝光,我们看到一个小女孩残忍扭曲的人生观和毫无怜悯心的施暴行为,更令人痛心的是,小女孩将男婴领回家后继续施暴后还将其放在25楼阳中栏杆上并任其坠楼,致使男婴原原重伤,至今仍在医院接收治疗。小女孩的暴行与麦可劳德的杀狗行为如出一辙,如果我们象书中的校长一样无视女孩背后的动机,为她的行为寻找那些可能合理的“科学解释”,比如认为她仅仅是在开展一项自由落体的科学实验,任其在一片欢快和谐的声音中被原谅甚至被赞赏,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曾经在小学前就将一条幼狗从二楼摔到楼下的女孩,这个以捏碎蜗牛和欺负幼小为乐的女孩,将来会成长为什么?是物理学家还是杀人恶魔?

  所以,我并不赞同书中提到的“物品已经损坏,覆水难收,再斥责和惩罚孩子也于事无补”这样的观点。个人认为,斥责或许无用,但惩罚却能让孩子记住,有些事情是不被允许的,孩子需要被理解,但同时也需要了解,世界是有规则的,如果不遵守固有的规则,那么世界也会毫不留情地给你应有的惩罚。所谓的“零责怪”,只能是父母为了调整自己言行的一种方向和目标,而不是绝对的指标。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需要用科学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一味地打骂或纵容,都是让孩子心中滋生不良情绪的温床。要知道,孩子所需要的,除了理解和包容,还有界线与规则。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四):让孩子在尊重中长大

  许多父母在看到孩子做出一些不成熟的行为时,常会不自主地指正和责备,对此,杨文教授说,“人天生是一种喜欢接纳鼓励和抚慰的动物,而对批评则本能地就会产生敌对和冲突。”相同的理论卡耐基在他的《魅力口才与人际关系》一书中也说,“批评是无济于事的。尖锐的批评和斥责,不会有任何好的效果”。随着年龄增长,在受到批评指责时的反抗和辩解反应越大。虽然卡耐基的观点运用于人际关系,但放到亲子教育上依然适用。父母和孩子也同样需要用心对待的人际关系。父母也应该正确看待与孩子的关系,而《好妈妈零责怪法则》一书核心也在于帮助父母构建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尊重孩子。而尊重,可以说也意味着放手,把主动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主,也意味着不以自己的好恶要求孩子,强制必须,而是变成“需要”和“愿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寓教于游戏之中,寓教于生活的琐碎细节之中,寓教于生活的幽默之中,在欢快气氛和暗示引导之中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些也是更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之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承担后果,这样可以让他们不再犯相同的错误。”我有一个疑问,如果小孩子不爱做作业,在课堂上活泼乱动爱捣蛋,老师要请家长访谈,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何承担后果,况且这后果立马可见,考试不及格,成绩不理想,或者要留级,这种情况下,又如何以尊重的态度教育呢?前段时间与朋友聊天,她谈起公司事务中上司与领导之间的互相配合问题,以及要互相配合协作的意愿,在亲子关系里,孩子不愿意配合,即使父母很尊重孩子,这时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从本书中寻找到的答案是,给予孩子信心,相信他们可以做出改变,可以慢慢变得更好,从正面肯定孩子,重新点燃孩子的自信心,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做好引导。

  开卷有益。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五):勿以爱为名伤害到你最爱的孩子

  人的内心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

  惟愿各位家长,勿以爱为名伤害到你最爱的孩子。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教会你如何具备以下五大技能:

  1.巧妙地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3.让孩子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4.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责任心;

  5.对孩子发不起火、动不了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各位家长经常因为孩子犯的一点小错误而责怪、埋怨孩子,“你怎么又这样”“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这孩子怎么就是学不会”等等一系列对于孩子极具杀伤力的话语。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的改正错误的过程。责怪与埋怨对于孩子改正错误毫无帮助,如何引导孩子改正错误,才是家长该做的事情。

  而这本零责怪法则,则给予了各位家长指出了一条明路,该如何做?怎样做才能在不伤害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成长?

  通篇读下来,没有想象当中的教条,大多是以实际的事例来讲述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而且实在。

  通过每一个小事例,来告诉各位家长,该如何操作这个法则。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尊重孩子、客观的对待孩子、引导孩子以及用暗示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要数最后一章,正如书中所述“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通过不同的巧妙的暗示方法来教育孩子,比起我们浪费无数口舌仍做着无用功的责怪方法,可实在是有效多了。

  不论是已婚者,还是未婚者,家中是否有孩子,开卷有益,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受益匪浅。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六):折断射向孩子的毒箭

  在没有孩子之前,时常看到姐姐、哥哥责怪他们的孩子,甚至有时候还会痛打一顿。我对此很不以然——对孩子提了那么多的要求,可你们自己小的时候也未必就比他们强啊?为什么不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呢?对此,我和姐姐、哥哥没少辩论,很多时候还会充当孩子们的保护者。而姐姐、哥哥对我的回应就是:“到你有孩子的时候,你就知道拉!”

  确实,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体会到了他们的苦衷。我的儿子两岁零三个月,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天天都把家里弄的一团糟:拿着坐便器用的刷子到处乱刷,说是清洁;把一壶的水全都倒进了面袋里,要和面吃;把爸爸整瓶的降压药一股脑倒进水杯里,让泡着吃;把他妈妈的洗面奶抹了一头一脸,说是要洗头;把吃饭用的勺子和碗拿到卫生间里,舀马桶里的水玩;把家里的大白菜全都抱到客厅里,拿来当球踢;把家里所有电器的插头全都拔下来……在苦口婆心的劝说无效之后,我也和姐姐、哥哥一样,在着急上火的时候会把他按到沙发上狂揍一顿。

  但我发现,这样的招数其实并不奏效。往往是,他对你严厉的喝斥并不以为意,而在你准备开始行动的时候,他马上就会停止犯错;更绝的是,他会一边干“坏事”一边观察你的举动,在你站起身的那一刻立即停止;即使是你已经把他按到沙发,露出屁股要行刑的时候,他会狂喊:“爸爸,不敢了,真不敢了”,让你再也不忍心下手。而最让我懊恼的则是,有一天我发现他在和邻居的小女孩儿玩耍的时候,把人家推倒在地,竟然边打别人的屁股边说:“敢不敢了?敢不敢了?”这不就是我每次揍他的时候所说的话吗???!!!

  我深感恐惧,我不会就这样教出一个暴力狂吧?正是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读了好孩子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快乐学习法创始人江波先生的《好妈妈零责怪法则》。

  江波先生认为,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思维行为体系还不成熟,难免会有许多不成熟的想法和行动,不可避免的会犯许多错误。许多家长对此的做法大概和我一样,初始还会有耐心和孩子进行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对其进行抱怨、指责、吼叫,最后升级成为打骂。这样不但于事无补,不利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且这种频繁的责骂就像喂进孩子口中的慢性毒药,久而久之还会严重挫伤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行为能力,摧垮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一生。

  针对这种问题,江波先生认为,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所以,他这本书通过对两个清华高材生成长过程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零责怪法则”——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出发,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关系,更好的进行沟通,把话说进孩子的心坎里,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激发孩子内心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巧妙的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和行为能力,让孩子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让孩子在没有痕迹的教育中得到最好的教育。这不就是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阐明的道理的现实版吗?——家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孩子过度的关注和关爱,带来的往往是过度的指责和抱怨,结果往往是害了孩子。

  读罢本书,我对江波先生的这套理论深以为然。想想以前,我那不是在喂孩子吃慢性毒药,对孩子的那些负面评价简直就是射向孩子的一支支毒箭——每当我说出一句,就会让孩子的中毒重似一分,就会把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减损一分,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折翼天使?我真的不敢想,照我原来那样的方式继续下去,我的孩子会长成什么样!

  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及时的读到了江波先生这本书,使我可以换个更为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破坏”——那不正是他非凡创造力的体现吗?所以,我必须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忍耐、忍耐、再忍耐,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起他的这套“零责怪法则”来,把责骂这种射向孩子的毒箭一支支全部折断,停止对孩子的巨大隐形伤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还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七):孩子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才越大。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是整本书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一句话。

  从小到大,家长及老师都以古训“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不二法器,耳提面命行使各种教育孩子的权利,好则温言软语,说着“我都是为了你好”,重则责怪恐吓,“你怎么还犯这种错误?”,更有甚者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唯恐我们不明白他们是在教育我们,可为什么小时候还管用的话,等自我意识在心里长草的时候就听着刺耳了呢?很多所谓的教育者将其简单粗暴地归结为“青春期或反叛期”,甚至安慰家长说:等过了反叛期,一切都会回到正轨。在我的家乡,安慰有不听话孩子让其头疼的家长最常见的一句话便是“树大自然直”,也多少可以窥见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及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坚决拥护。

  读《好妈妈零责怪法则》之后,读者会发现其实不然。这种父母忍不住指责埋怨的教育方式,天长地久的结果是无论大事小事父母喋喋不休,孩子开始置若罔闻,于是父母指责越加严厉,孩子对抗将会不断升级,日积月累,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上无法弥补的双重伤害,甚至,亲子关系会走向糟糕甚至无法愈合的深渊。豆瓣上曾经一度很受关注的“父母皆祸害”小组中,也涉及到了这种因教育不得当而造成的糟糕亲子关系问题。

  家庭教育专家江波,是好孩子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快乐学习法创始人,从事该项研究及实践已25年,针对上述普遍的现象,提出了“好妈妈零责怪法则”,并通过两位清华学子的家长教育为出发点和例子,撰写《好妈妈零责怪法则》一书。通过研读此书,家长可以学习并获取以下五大技能:

  1.巧妙地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2.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和行为能力;

  3.让孩子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4.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责任心;

  5.对孩子发不起火、动不了气。

  其实,在学习这些技能的基础,离不开对孩子的尊重及对孩子自我意识的肯定和呵护。那么肯定也有人会反问:“零责怪法则听着好听,可如果孩子犯了错,放任不管不及时纠正那还了得?”诚然,犯了错当然需要纠正,但是责怪可能是一剂毒药,不仅不利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还会造成诸如“严重挫伤孩子自主独立的思维行为能力”、“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亲子关系恶化”等问题。而家长想尽办法用智慧或暗示或梯形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主动承认错误,才是读此书该有的收获。此书中两位家长亮亮妈和晶晶爸在孩子的教育实践中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打开此书,看他们如何解决的吧?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好妈妈零责怪法则》读后感精选10篇

http://m.sbbzjw.com/wenzhaidaquan/299548.html

推荐访问:《好久不见》 好看的电影 好声音 《好浪漫啊》 《好浪漫啊》的相声 《好了歌》 《好易网视》 《好了歌注》 好利来

文摘大全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秋水堂论金瓶梅》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男人的菜市场》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