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骚》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11-29 文摘大全 阅读:

《潮骚》读后感精选10篇

  《潮骚》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页数:1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潮骚》读后感(一):安静的美男子

  日本作家多是安静的,美国作家多是骚动的,英国作家多是怡然的,德国作家多是有板有眼的,法国作家则是见大世面的……而这安静背后,是压抑的苦痛,总在寻找一个出口。

  就如这本《潮骚》歌岛渔村的青年男女的纯真之爱,这很难让你想象这是那位剖腹自杀的三岛——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的作品。在这里,三岛就如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轻轻挥洒手中的钢笔,将新治与初江相遇到分离相思再到征服自然后的回馈大神,写着这么淡然宁静,就像是某个春日的午后,我们坐在半山腰,喝着茶水,指指点点海滩上行走的青年男女,抱着膝微微的笑着。

  一篇篇的章节,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太多的结构的变化,就用古典的写作手法把这个故事唯美的呈现到我们面前。我一直在想,若没有一个自杀或是突然的离世,这或者背离了日本文学的传统,而最后看到一个完美的理想未来的结局。在我为主人翁高兴的同时,我不由得要对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战后的日本到处是不是一种缓慢重生的局面,那冲绳被烧毁的平地及一排排美军的营房是不是又沉重的压到日本人身上。他们这时渴望着什么,还是慢慢的随着恢复到以往的淡然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新一代的战后青年,是不是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习惯新小说的读者,请放松,放松你的警惕,来读一读这海边的故事。

  (至于诺奖,我看也多是吹捧)

  《潮骚》读后感(二):短评

  1952年战后,三岛由纪夫去希腊访问,对希腊文化产生兴趣,根据并不著名的古希腊传奇朗戈斯的《达夫尼斯与赫洛亚》改编而为《潮骚》。这部短小的爱情故事初看让人想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男女,但读到后面,《潮骚》的喜剧色彩明显重于沈从文的小说,后者,即便故事再梦幻,也总有哀伤的情绪在暗里流动,《潮骚》则全然是冲着大团圆的结局而写的。一切人事的乖张都隐遁而去,其不自然的地方犹如三岛刻意描绘的小岛的桃源梦境,刻意描绘的岛民的淳朴、勇敢、和自然合一。书中唯一一个外来者——走出岛、去东京读书的配角千代子反而是最有趣的人物。不断出现的神社虽然属于日本文化,但会不会是古希腊传奇的延伸?17页明确注明的引用魏尔伦的诗歌,可以作为日本现代文学受法国影响的实例。35页明确指出的自然和人心的神秘应和又可见象征主义的影子。

  又,《潮骚》中散落可见的对“黑暗”(包括黑暗和女人的联系)的重视和对“厕所的气味”的描绘,又给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提供了注脚。

  《潮骚》读后感(三):“偷偷摸摸”才让爱情有生命力

  三岛由纪夫的《潮骚》的故事范式和当今许多的爱情剧一样,大致讲了穷且志坚的新治喜欢上了富人家的初江,经过重重考验两人最后终于在一起的故事。这是第一次读三岛的书,和我臆想中的三岛有不小的差距,没我想的那么好,也没我想的那么阴郁,相反《潮骚》不管是新治还是初江或是任何人,都给人感觉是很有生命力的,虽然书中对暴风骤雨不乏描写,但这些人物还是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副歌岛渔民安居乐业的温暖景象。而之所以认为没那么好,则是因为故事太司空见惯,或许在它刚问世的年代并不是常见的范式。

  大致内容及感受就是以上这些,着重想谈谈书中那些触动到自己的只言片语。印象最深的是新治上船后看到初江留给他的信与照片后重新充满力量的反应。新治的反应令我发现似乎对于男性而言,只有那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或者说是得不到肯定的爱情才往往有着极大的生命力。他们为了让这段感情“正规化”,身上能涌出融不完的能量,并为之付出一切,哪怕是跳进台风肆虐的大海。新治终于得到初江爸爸认可,可是在翻过这一页后我再也没找到他之前的那种热情,而在翻到最后一页时,一段话确认了我的想法:

  “少女的眼睛里浮现出自豪感。她认为自己的照片保佑了新治。然而,这时候,年轻人扬了扬美貌。他知道他能够成功排除这次险情,是靠自己的力量。”

  想起自己前些日子干的混账事也是应了这个感受。在不得不偷偷摸摸的环境下结识的初恋给予了我强大的能量,我企图在今天再次找到这种感觉。似乎可以将其比做成篝火,有了“限制”,只要时不时的填把柴就可以保证燃烧的旺度;而燎原之火,无拘无束,迅速燃尽后只剩下一地的灰。

  《潮骚》读后感(四):潮骚,我的青春漫游时

  倘若你是第一次读,你会有很奇怪的想法,你希望它是个悲剧。你希望两个人分离,甚至有点企图他们会走向死亡,因为死亡才是抗争,死亡才不会将恋人分离。(好比《失乐园》)。

  但我想,三岛的这个作品并不是纯粹的爱情,至少作者的创作灵感与缘由不是。

  他对于古典美学的热情其实都表现在作品里,他喜欢将日本特有的走在极端的爱写在一些特别的意象里,这种表现的手法,爱的人极爱,恨的人极恨。也不由得,他和太宰治的关系不怎么样(笑。

  再写潮骚之前,三岛由纪夫曾去希腊旅行,这次的旅行使他沉迷于雕塑式的古典艺术。(“譬如我很喜欢建筑式的思想,但是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能够盖出牢固的建筑物来,而不是即将垮塌的房屋。”《我青春漫游的时代》)不遗余力的在《禁色》和《潮骚》里表现对于力量与美结合的男性的赞美。在形容新治时,写“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唯有脸上的稚气同他的年龄是相称的。”在《假面告白》的含蓄,在随后创作的《潮骚》几乎是赤裸裸。

  《潮骚》中又充满了大量的意象,一场关键的暴风雨(新治和初江的坦诚相见),一个无法靠近的灯塔(千代子的嫉妒与相隔),一个神风号,一个浮标。他对大海的情节没完没了,但你确信那些对于海港的描写并不让人不快,因为精致与完美。

  我的一个猜想,三岛是为了表现自己对于古典主义和日本传统的热爱创作了这样一个完美的故事。他的作品里美都是静谧,美伴随着死亡,归途都是终结。潮骚的美有点特别,它代表的一点青春的告别,它也代表着三岛向着极致与更为成熟的方向转折。

  无法否认的是很多人于这部作品的喜爱。

  《潮骚》读后感(五):糖水

  这是读得第一本三岛由纪夫的书。在微博上看到博主推荐,说是意外的甜,甜到不像三岛写得。看完之后其实并没有觉得特别的甜,可能是与三岛其他的著作相比之下较甜。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最纯朴的爱情而已。两个主人公在偏僻的小岛上生活,没有大都市的诸多烦恼,考虑的事情也更少而简单。周围的人虽也可分黑白但相对较善。因此情节没有过大的冲突,只能说普遍都是过山车中通常在最后的小缓坡,在多数人眼里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吧。

  临近书的结尾有一句关于新治思索:“他们尽管历经了那样的艰辛,最后还是在一种道德中获得了自由。”

  看过太多的坎坷的情节,主角的经历让我感受不到他所谓的艰辛。这或许是因为我之前看书评的时候知道这本书很甜,对于很甜的书我心理预设是起码有着表面看起来较好的结局,当主角遇到困难时我的担心或感受程度也会比没看书评时要低。所以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难免让我觉得新治他没有经历什么就觉得艰辛了。不过这可能也是考虑到人物设定方面的问题,还是靠捕鱼为生(生活环境较相对简单)的新治很可能对更为艰辛的爱情没有了解。如此一来,新治这样的心理活动也就说得过去了。但是由于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用景物或人物及其心理的细节描写等烘托下的情感体现方式,这种过于直面的表达只让我觉得过于苍白无力。

  不过,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是新治在等待初江到来时的一段描写:“他等待着,没有丝毫的不安。自己穿着的黑毛衣多处绽开,他用手指捅了捅绽开的洞,以消磨时间。他为身体渐渐暖合的感觉和户外的暴风雨声而出神,荡漾在无可怀疑的忠实本身所给予的幸福感中。他所没有的想象力,不会让他感到苦恼。等着等着,他把头靠在膝盖上入睡了。”

  在简单的环境里,主人公基本都很淳朴。这也是为什么新治能够在暴雨中等待初江的到来时没有丝毫的顾虑,只是单纯的相信定下的约定双方就一定会履行。相比现世中的普遍约会,同样是等待迟到方的到来,新治的心境与多数人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另外,新治想象力的匮乏的让人不禁心生羡慕。同样是等待意中人,我记得新一有一次与小兰约会,从下午迟到了晚上才赶去的样子,小兰因一直担心新一会发生什么事故而焦急的样子实在太惹人心疼。

  两人的相聚被大雨倾盆浇了个透,因为烤火而后发生的一些可爱的“坦诚相待”倒是还算有趣。对彼此身体的好奇的二人好似伊甸园中偷尝禁果后的亚当和夏娃。

  几乎看完了正本,没有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就是很平淡,却又不似白开水那般,有点加了糖后微微泛甜的感觉。直到全书的最后一段,才算真正引起了我的注意。想了想还是不要写在书评里剧透的好。只能说我本身就不爱看喜剧,因为个人认为喜剧想要写好要比悲剧难很多。书中结尾处之后发生的事才是我感兴趣的内容,这种美好到有些不真实的东西不是我想看得。不过令我感到怨念的是,在结局才给出一瞬间看点的行为让我有种刚有了高潮的感觉就停下的难过!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潮骚》读后感精选10篇

http://m.sbbzjw.com/wenzhaidaquan/293811.html

推荐访问:潮骚搜狗影音 潮骚插曲

文摘大全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不老骑士》观后感10篇 下一篇:《宅》影评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