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读后感10篇

2019-01-26 文摘大全 阅读:

塬上读后感10篇

  《塬上》是一本由钟平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塬上》读后感(一):渴望拥有一片蓝天

  《塬上》是一部可以拍电视剧的作品。有环保,有反腐,有爱情,有人情世故。众多主线交叉、平行,读起来过瘾。那么厚的一本书,读起来一点不觉得累,越发喜欢。作者的功底可谓深厚。喜欢的原因如下:

  文化背景选的好。有未被污染的一片净土,有正在蚕食这篇净土的一伙人,有放弃一切也要保护这片净土的勇士,有即将放飞的朱鹮,有为了祖辈的遗愿来家乡贡献的后人,有当今最为敏感的话题,空气污染,有权力之争,有利益之争,有纯真的爱情……这一切发生在固有的文化背景下,这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丝毫做作。所以,这本书我喜欢。

  人物性格鲜明、真实。刚正不阿的尚武,贪图利益的煤矿老板,宁愿牺牲自己,把爱给家人的尚青,才子作家康文,热爱摄影的柯云,敢爱敢恨的同雯雯,县长刘艺然……这些人你一闭上眼睛,他们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面前,当合上书的那一刻,你还忍不住打开书,再寻找一下他们的影子。尚武升的快,但后院却不安宁,妻子身体不好,儿子不喜欢读书,逃学。同雯雯和县长有一腿,但当她发现扭曲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抽身而出,于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不过当老公从国外回来的时候,她安稳地过自己的日子。尚青与康文的爱情,经过岁月的沉淀后,越发厚重。见利忘义的煤矿老板,经历矿难后幡然醒悟,懂得人生什么是最为重要的……

  矛盾点突出。污染与环保,反腐与贪腐,爱与恨,正义与邪恶在这本书中都有体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污染与环保,反腐与贪腐的矛盾点。水泥厂的污染极为严重,就连当地特长辣椒都因为粉尘问题,被拒绝出口,如何治理?是要效益,还是要空气?这二者之间能否调和?当故事一步步展开,当故事中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你被他们所吸引,你想知道故事最终会如何发展,他们都怎么样了。你渴望他们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果然,故事的结局是让我欣慰的,意犹未尽的。不过,尚武儿子如何改变的如果能简单勾勒几笔就更好了。

  文中的康文是不是作者的再现?感觉像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会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经历了,再经过再创造,那么作品才更富有内涵。可以说作者钟平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塬上》读后感(二):《塬上》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铜川市环保局局长万水库

  钟平的《塬上》了陕西渭北,特别是铜川环境保护的工作,素材的真实性相当于报道文学。

  铜川位于西安本部,不到4000平方公里,80多万人,有4个区,5个县,是个工业城市,主要的资源是煤炭和生产水泥所需要的石灰石,是一个资源性的城市,先有工业,后有城市,污染十分最严重,被叫做“卫星上看不到城市”,后来,铜川拉开环境治理序幕,把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全省环境工作三大重点之一,省市统筹,上下齐动。首先就是水泥企业,关小上大,省市联动,集中资金,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第二个,污染企业的退出和落后产能的淘汰。第三个工作就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第四,在生态保护方面,铜川有省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同时在植树方面下的力度比较大。

  治理后的变化是铜川大气质量二级从03年的200天道现在的最多334天,天鹅每年来过冬,今年7月份,32只朱鹮放飞成功,铜川治理工作被中宣部评价为:“今非昔比的铜川变化,令人叹服的治污之力,令人欣慰的发展成就。”

  《塬上》是一部以生态为主题的小说,它重点揭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反映了社会之争,在这个作品里,人对自然有利用,有掠夺,有破坏,有保护。第二个是人性之善,一是敬畏自然,二是善待自然,三是保护自然。第三个是生活之美,对美丽家园的建设和呵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精神家园的建设和塑造。第四个是环保之魂,作品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自然要和谐。

  ——以上内容摘选自在《塬上》研讨会的讲话

  《塬上》读后感(三):作者的责任——《文艺报》总编闫晶明

  《塬上》的作者钟平是来自陕北地区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很有特点,主题是环境保护,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又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也与民生有关,今天这个时代关于环境,尤其是雾霾,都是社会的焦点问题,用长篇小说形式来叙述这方面的主题,可以看出他的责任。

  ——摘选自在《塬上》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塬上》读后感(四):关注生态促持续发展 关爱家乡展故土情怀(《塬上》读后感)

  获悉著名生态文学作家钟平老师长篇新作《塬上》出版,又阅读了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雷达、李星两位老师在北京研讨会上的高度评价,我就联系钟老师,获赠新书,急忙连夜读了一遍,感触很深。《塬上》的精彩,在于写出了一批活生生的人物,透过人物的成功塑造,反映出了当今现实的复杂性、矛盾性,写出了人们普遍心理的觉悟、期盼与向往。塬上的真正价值在文学上。正如雷达最欣赏的《塬上》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不是外贴上去的,而是内在地生发出来的。在这部小说里,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唯利是图,亲情、爱情、婚外情,反映出了世态百相。

  我作为文学小朋友,也是钟老师家乡环境治理变迁的切身亲历者,从一个生态学工作者的角度,来谈谈自己对《塬上》这本书的阅读感受。

  一、小说关注生态环境,语言描述非常专业,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永恒的主题

  《塬上》以华塬县为故事发生地,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这片土地的生态美,以及塬上原尚两大家族世代居住的净土的变迁,突出了生态保护这一主题。当地以水泥和煤矿产业发展经济,污染了环境,又不得不花费精力来治理。原尚武主持建立原家滩自然保护区,努力改善环境,引进朱鹮,与以刘亦然和任万能的利益相冲突。小说开题就描述了原家滩的地形地貌,说明滩即湿地,森林植被茂密,四季气象万千,为筹建保护区、放飞朱鹮打下伏笔。原生茂老人受不了县城污染,执意回故园居住,正是因为塬上生态优美,空气清新。作家笔下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不正是已经放飞朱鹮的耀州区柳林林场那一片秀美山川吗?前年我代表单位去为柳林希望小学捐书,沿新区北行,下了九里坡,眼前的景色,不亚于我去过多次的秦岭自然保护区。

  全书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与地方经济发展,既反映了两派的矛盾斗争,又借原尚武的施政思路,把二者的发展统一起来了。在我看来,全书有个点睛之笔,就是“白雀舞,原尚兴”。原尚,可以理解为两大家族,也可以理解为山里和塬上两种环境。从生态角度看,华塬上游森林植被好了,水源涵养功能强了,生物多样性丰富了,自然就风调雨顺了,山里塬上,上游下游,五谷丰登收成好,百姓们就能够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我们大家世世代代向往的中国梦吗?

  小说通过原尚武阅读原氏家谱,揭示了“天人合一”这样的生态学警示。人类社会依托大自然而生存,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态系统,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氏祖辈的遗训充满了朴素的生态理念。为什么祖辈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家园毁灭、重建,唯一不变的是脚下这片土地和山水。“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崇尚山水,感恩天地”,以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草一木,念之秀山丰水;一泉一溪,护之洁净清纯;一鸟一雀,与之和睦相处”,这些祖训,揭示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才是永恒不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超越了一切,谁也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和头顶山的天。这样的感悟,既可以说是原尚武本人获得的从政理念,难道不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人民公仆们需要学习的朴实理论吗?有句话说,为官要有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百姓,才能俯下身子踏实工作,服务人民。国家当下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教育执政者们深入群众,接触底气,敬畏民意,补补社会生态学与自然生态学这门课。在小说里,原尚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路,就是以生态为发展旗帜,工业、旅游、果业的发展,都必须是生态的、绿色环保的。

  小说里刘亦然和任万能的作为与报应,阐述了无论做官还是做生意,谁要是违背了主流民意和自然规律,谁就必然要受到惩罚。说到根本,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清新为代价,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烂摊子。小说中的华塬县,经过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建立起来了,生态环境变好了,百姓高兴了,山里朱鹮舞,塬上喜鹊叫,风调雨顺,庄稼长的出奇的好。

  我老家铜川市就曾经是“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水泥粉尘、煤烟污染严重,“走路打着伞,吃饭捂着碗。”是当年铜川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看不到太阳,白色衬衣也很少有人穿。我小时候每次跟父母从孟家塬到黄堡镇去卖柿子,就见街道上空笼罩着厚厚一层灰霾,像锅盖一样,令人害怕。初中时我带着弟弟去耀县卖西瓜和抓的蝎子,总能看见耀县周围的水泥厂冒着黑烟,空气很脏。这些年来,政府痛下决心治理环境,关闭拆除51条大型污染水泥生产线和上百家“十五小”企业,当地森林覆盖率已达44.8%,铜川已建成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现在经常能看到白云蓝天。

  小说语言朴实,写到汉中市朱鹮保护区和锦阳市原家滩地区的生态环境,文笔优美,如果不是作家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是写不出来的。在当下雾霾严重的中国,钟平老师这部小说,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化环境、持续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思路。

  小说里朱鹮的形象,既寄托了塬上人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也作为放飞的吉祥之鸟,充分证明了华塬县及锦阳市生态环境改善、经济转型成功。

  二、小说形象地描述了渭北塬上的民俗风情和风光,体现了作家的故园情怀。

  作家说:谨以此书献给养育我的那方山水那方人。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跟作家一样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家充满感情地描述了渭北高原上华塬县的地形,详解了山、原、川的含义与区别,作为土生土长的塬上人,我对此是再也熟悉不过了。书中关于清明节上坟的习俗,老人去世后办丧事、摆饭、祭灵的过程,都是我从小就经历过的。这些事情,我在城里十几年似乎都淡忘了,这次阅读,却发现那些情景依然留在自己的童年记忆里。随着年岁渐长,我领悟到,这些习俗正是人类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仪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一代代人出生又逝去,亘古不变的,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记得去年中秋节时,和谷老师给我说,人们活在世上,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孩子养活教育大,把老人照顾好再送走。钟平老师在这部小说里,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怀。对一个人来说,最强大的力量来自自己内心的召唤,这种召唤正是以祖辈相传的仪式渗透进我们的心灵。这种内心的启示,体现在小说里,就是原生茂老人离休后何以要回归塬上,就是原尚武转业后领悟祖训,抓环境治理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也是刘亦然最后能恍然悔悟获得内心平和的原因。

  通读全文,能感受到作家热爱故土、眷恋故乡的激情,作家笔下的华塬县又何尝不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追根溯源,每个人都是从乡村出发的。乡村系着我们的亲情,连着我们的血脉。三十年前,我想着要离开家乡的束缚,可是在城里呆久了,我却无比思念它,怀恋小时候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乡村塬上生活。走过很多美丽的地方,回来看自己的家乡塬上,也是植被茂密,青草依依,沟壑相连,花果满山,人情亲切,令我魂牵梦绕。塬上就是我的根,这里有我的父母,更留下了我童年跟小伙伴玩乐的情景,还有我们渴盼着走出山村的目光。人们在大地上只能过一生,时光一去不返,回到塬上,我就能找到自己孩提时天真烂漫的影子。在这里住上几天,接接地气,我浮躁的心情就变得平和,也涤荡了我在城里疲惫的灵魂。这本小说又一次启示我们,无论时光如何变幻,无论城市咋样变迁,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除了经济,不能忘了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和谐。

  小说里的锦阳市,原型地就是铜川市。铜川,小时候想着离开她好远,现在看着她多么值得热爱!铜川的煤炭和杂果,几十年养活了多少恓惶的人民。范宽画笔下的溪山行旅图原型地就在耀州;铜川孟家塬是传说中孟姜女的故乡。屈指数来,生我养我的土地,居然是这般神奇。铜川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奉献了无价的煤炭,无私地牺牲了自己,严重的环境污染遮蔽了她美丽的容颜。而今经过十几年治理,山清水秀,新区崛起,经济转型,迎来新生。每次回家驶上新的西延高速经过新区,放眼望去,新的铜川,新的希望,新城面貌就跟南方的扬州一般,惹人喜爱,附近环绕着翠绿的药王山和大香山,秀美的锦阳湖,在这里一脚油门就能去瞻仰游人如织的照金革命根据地。

  三、小说塑造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描述了人间社会百态、悲欢离合,令人扼腕叹息。

  小说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揭示了不同人的命运,写出了一批活生生的人物,透过人物的成功塑造,反映出了当今现实的复杂性矛盾。最令我动容的是康文与尚青的情感悲剧。康文论人品厚道谦逊,文笔与摄影水平精湛,论资历他积淀深厚,可是这么优秀的男人却没能拥有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尚青小时候情笃初开了,康文却一直把她当作小妹妹,等尚青大学毕业时,康文却没及时看她写的情书,就此错过了一段好姻缘。尚青的婚姻不美满,多少是因为她心里有康文,在选择对象时随便就委屈了自己,导致一步错,步步错。虽然最终两个人还是走到了一起,可是这幸福毕竟来的太迟。年少时,我们不懂爱情,等懂得了珍惜,那个人已仿佛远在天涯。有时候,彼此错过了一面,就错过了一生。在知青下乡的特殊年代,这样的故事也许有很多很多,留在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正如小说《白鹿原》以家族为故事铺垫的背景一样,《塬上》这部小说也是围绕着原生茂家族发生和展开。原尚武是一代有志气有干劲的领导干部形象,曾智、康文、柯云都是给他正能量的几个正面人物。任万能是当今中国快速发家的一批企业家代表。刘亦然是贪腐干部的典型。

  李铁和原丰是作家用笔较少的两个人物,但他们对故事的推动作用不亚于其他人物。李铁作为县长刘亦然的发小,身处社会底层,既有对刘亦然的敬佩羡慕,又不乏心里不平衡的愤恨。尤其是当他被刘亦然轻视、不屑一顾时,就下定决心要在网上告发刘亦然借为父亲办丧事敛财的黑幕。李铁虽然是一个小人物,无足轻重,他的心态是矛盾复杂的,他揭发刘亦然的腐败只是基于单纯的愤恨,动机也许是不高尚的,但却引致了刘亦然最终倒台。社会上芸芸众生,无论身份高低,职位大小,在一定意义上,大家确实都是平等的,即使是一个小人物,在被逼急的时候,也会拼死一搏,引发撼动。刘亦然的下场,有偶然也有必然因素,主因是他自己,给他一击的外因恰恰就是这个名叫李铁的小人物。原丰作为回馈家乡的外商,投下巨资推动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促进了家乡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当下一大批关爱祖国的海外华商代表,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却总在关键时刻出场,为原尚武和康文的工作添柴加火。

  小说里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尖锐对立,正是如今小县城官场微妙的人际关系真实反映。这些人物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人似乎就是我们的同学与朋友,有生活气息,有现实意义。

  关注生态促持续发展,关爱家乡展故土情怀。看了这部小说,想说的很多,却只能写下这一点肤浅的感触。我不止一次地读过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但是读了以自己家乡为故事背景的《塬上》,同样引起我灵魂的震撼。作为钟平老师的乡党和后学,对渭北塬上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家乡人情世故的领略,我是切身体会,又是在一步步体验和学习。这部小说,既是作家对家乡嬗变的深情描述,也是他人生历练的总结。

  《塬上》读后感(五):一部难得的作品——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

  这部作品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作品,钟平也是一位非常可敬的作家,在中国倡导环保,几乎倾尽一生精力为环保写作,这样的作家在今天应该高度的去赞扬,高度去尊敬他的作品确实有这么一种鲜明的环保责任,而且在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前就有环保意识,是非常非常可贵的。

  钟平写环保已经是特长了,他知道环保所有的困境,所有的问题所在,所以这个作品写起来非常的顺畅,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流畅感。从环保看它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而且他在中国发展大格局中,在西北发展格局中,看到了发展的必要性,同时在必要性当中看到环保造成的后果,这个意义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部作品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它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写出了西北的风情,西北的人文,作品经常用习语,什么“前三十年看父教子,后三十年看子孝父”等等。西北的文化,在现代化最后的一个景观,钟平对这一点的把握是非常非常鲜明的。我在书里看到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对现代的批判,另一种传统价值观的褒扬,传统的责任介入进来,在小说中形成了一种双重的意思。他在用传统的价值来关照今天的工业化发展,《塬上》中,老一辈的原生茂,还有原尚青这些年轻一代,甚至包括刘亦然等所谓的腐败分子,都写得很自然,非常生动,把传统文化韵味和自然的把握、自然的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的眷恋,融化在一起。作者在写出一种对今天环境批判的同时,召唤一种传统文化,非常自然,非常恰切,没有生硬感,浑然一体,这是小说很可贵的。

  小说生动地写了一群人,活灵活现。刘亦然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没有概念化,在权钱交易过程中,也没有把他写得非常的凶狠,非常的贪婪,而是一种平庸之恶。这部作品不止写男性,敢于开拓进取,写女性形象也非常活灵活现。

  同雯雯这个女性是我们很少看到的,我觉得这种女性在今天应该是一种主流,但是他们都被妖魔化了,在文学作品中没有被真实第体现,钟平恰恰没有那些概念、观念化的东西,他本着对生活的理解,本着他对生活饱满的充分的一种积累。能够把人物写的这么鲜活,可见其艺术笔法是相当可以了。

  正面人物要书写是最难的,怎么去写出一个正面的,能够踊跃开拓进取,有个性的人物,这部作品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以上内容摘自在《塬上》研讨会上的发言

  《塬上》读后感(六):既有体,又有魂,充满正能量——陕师大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

  《塬上》这部小说既有体,又有魂,钟平先生是一位熟悉乡村,熟悉土地的作家,他长期关注西北的环境问题,知晓环境生态的严峻现实,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刻的忧患意识,为我们奉献出了这样一部有意义的佳作。作者聚焦地方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污染与治理矛盾。作品在历史与现实勾连下,构思巧妙,故事节当起伏,可塑性强,揭示生活质量故事环环相扣,人物鲜活,还有充满正能量,作品表现了作家对家乡的热爱和担当。

  作者专注生态文学创作,致力生态文化传播有勇气,有责任,有担当,作品使人折服,作者令人敬佩。

  —— 摘自《塬上》研讨会发言

  《塬上》读后感(七):减霾不光靠风吹——《塬上》有感

  小说故事很好,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像康文、同雯雯、任万能等合上书马上浮现在眼前。

  书都完了,再看腰封上的话有感悟与大家分享:今年以来雾霾频,据环评专家估计,雾霾在中国要持续一二十年。雾霾来了怎么办?只能靠风吹靠老天吗!长篇生态小说《塬上》为我们提供一个中国式“治污减霾”的成功案例。华源县以前是“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山清水秀、大天鹅戏水、朱鹮栖息的美丽生态之地,天翻地覆巨变过程中各类人物代表都跃动在《塬上》。如果在中国推广“华源治污减霾”经验,不久的将来国人在自己的国家也能“可以自由呼吸”。

  《塬上》读后感(八):蒋惠莉评《塬上》(2014.5.21陕西铜川)

  一、这部作品选题好,以小说的形式直击“中国式治污减霾”,揭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和社会问题,是一部引人思考和警钟式的文学作品。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GDP在世界排位已达到第三。陕西在全国的排位也由20多位上升到15位。许多市县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陕西也提出了“三强一富一美”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目标。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被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路子也不是很平坦的,特别是要GDP上升率还是保护环境科学发展?一直是个相对立的矛盾。《塬上》这部作品通过锦阳市华塬县在发展经济中前后两届领导班子不同的发展理念和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子,揭示出只讲GDP,生态环境遭破坏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治污减霾、生态立县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幸福生活的科学之路的道理,真实再现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激烈冲突,引发起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二、作品故事性质,情节紧凑,跌宕起伏,真实感强,特别是运用对比的手法讲故事,叙事客观,两分法,使人们既看到在治污减霾中的重重之困难,也感觉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光明前景;如在刘亦然当政时期,华塬县是只顾GDP,不管生态环境被破坏,百姓怨声载道。这在前些年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中也大有人在的。但以原尚武为代表的后任班子却以治污减霾、生态立县为发展理念,下重拳治理粉尘,建设生态保护区,使人们看到了当今政府生态建设的行动。

  再比如,写民营企业老板,任万能一类是利益熏心,不愿意在治污方面投入,只一味的拉关系走门子,结果是发生矿难,自己走上违法被判刑的路子;而袁耀锋同样是民营企业老板,但守法经营,积极治污减排,使企业良性发展,揭示出在企业发展中只要注重环境保护,企业是会健康发展的。又比如:刘亦然活脱脱是一个贪污腐化的干部典型,而原尚武、康文等则是勤政廉洁的领导干部型象。还有如:原尚青、原生茂、柯云、同雯雯、曾智等一批人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关爱社会、扶助他人等群体形象,也揭示出这个社会干部队伍的整体是好的,人间的真、善、美是社会的主流。通过这些描写,使人们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充满信心。

  三、人物描写特色鲜明,手法细腻,栩栩如生。特别是在人性的描写上,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如刘强(豹子刘)在豹子沟煤矿开采中严重违规造成责任安全事故,对施工工人的蛮横霸道,但是关键时候又舍身救人的行动,闪烁出人性善的一面;还有写任万能这个人性格多面也是活灵活现,他对领导、对同事、对妻子、对情人都有不同的手法;刘亦然虽然是贪腐干部的典型,但作者并没有把他写的特别坏,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有事业抱负,有人的七情六欲,只是因为私欲、权欲的不断膨胀,最后走向违纪违法的边缘。

  而在同霁霁身上,自主、独立、善良的品格。再如,写康文与尚青的感情心路,从爱情失之交臂到久别重逢后的相互眷恋,又相互拘泥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表面不能有过分的行为,内心却激情火热,双方都在美梦中思恋着对方的描写,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写活了。展示出作者很强的文学创作实力。

  四,小说的不足在于:一些人物有些概念化,如刘亦然为政绩不顾环境发展经济、单相思、借丧父敛财、在煤烟粉尘治理中弄虚作假,是许多贪官的普遍行为,对其变化的内心世界描述不够,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特别是干部应有怎样的政绩观重视应有进一步揭示。再如曾智、康文和尚武,个性特点不突出,都是正真善良,事业为重,但个性不够鲜 明。但是这部小说总的说还是一部值得很好阅读欣赏的力作。特别是钟平先生勇于涉猎社会现实,用文学的形式讲述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热点故事,讲述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这种创作态度和责任担当是值得学习的。

  五、《塬上》既是钟平先生的杰作,也是铜川文化的骄傲,还是文学陕军再出发中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塬上》读后感(九):难得,难得

  难得,难得

  这是一本难得的小说。题材难得,很宏大的题材。讲述了曾经的“卫星看不到的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以刘亦然和任万能为代表的“污染派”为了权、钱利益,以环境换数字,将华塬县搞得乌烟瘴气。以原尚武、康文为代表的“治理派”为了祖祖辈辈“朱雀舞、原尚兴”的梦想,为了保留塬上这块一代人心中最后的清静地,与“污染派”争锋相对,你来我往,相互妥协,相互抗衡。

  最终,“治理派”取得胜利,还了华塬县一个天清气朗,山川秀美、朱鹮飞舞。在这个过程中。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唯利是图,亲情、爱情、婚外情,世态百相轮番上阵,各人物嬉笑怒骂,正上演着一番热闹的“治污减霾”大战。

  作者驾驭的相当不错不错,以一个家庭,一个父亲,和两个姐妹为出发点,勾连起了许多人物。文中又出现了许多塬下的民俗,语言也颇为有特色。

  除了大题材,小儿女的情感写的也颇为出色,与《平凡的生活》相比较,也并不逊色。小说好似一幅巨大的生活流画卷,涵盖了当今基层社会的丰富信息和现实百态。这是一条人物长廊,其间跳动着各色鲜活的人物。

  尚青的纯,康文的书生意气,刘亦然的贪,尚武的坚韧,任万能的暴发户嘴脸,却又不失乡下人的淳朴与豪爽,还有千娇百媚,百炼成钢化作绕指柔的

  故事情节总体是酣畅淋漓的,尤其是后半部分的反贪,看得人是欲罢不能。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一是开头的时候,一下子人物出来有点多,即使对于我这样喜欢复杂的读者,也得楞一会神才能反映过来,作者因为熟悉了人物,所以不觉得谁是谁的谁复杂,而读者则不一样。所以红楼梦的开场要有贾雨村说贾府的人物关系。当然,这本书的人物关系绝没复杂到这个地步。只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下这本书,开头实在该更慢铺一点。

  二是,村里的村民也太理想化了,在中国真能有这样爱环境的村民。当然,我是希望有的。可是,现实只怕更多的是爱钱而不是爱环境的村民。

  三则是尚武的形象塑造还是有些平面化了,反倒不如反面角色刘亦然那样丰富多彩。

  《塬上》读后感(十):环保意识烛照人伦风情——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

  西北作家钟平一直关注环境保护主题,自1999年以来,他就发表了《绿色回归线》《大地诗学》《守望野性的家园》等等一系列关于生态的作品。201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钟平的长篇小说《天地之间》,又是一部有着相当鲜明的环保意识的长篇小说。在生态文学领域,钟平无疑是成就不凡,名声在外。最近钟平又出版长篇小说《塬上》,这是一部描写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与环境冲突的小说,显示出钟平的时代意识和他驾驭长篇小说的艺术能力。

  《塬上》描写了污染企业的生产状况,以及治理污染的困难,既显得十分真实,更令人触目惊心。虽然如此真相也可以从新闻报纸等途径披露,但钟平的小说描写则要深入细腻得多,产生另一种效果。恰恰是通过治理华塬县的污染这个主导故事,这部小说使各色人物登台,让他们在利益、权力、欲望的选择中暴露出心理和灵魂。

  这部小说的故事十分吸引人,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故事在几条线索上展开:有关污染治理的主导线索曲折多变;围绕污染治理、保护区建设,不同的人物关系又展开多条线索,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小说成功之处在于写了一群人物,其中多位人物形象饱满,性格充满张力。每个人物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显示出独特的韵致。固然这里面的人物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制造污染包庇污染的一群人,主要是任万能和县长刘亦然;另一方面是治理污染的原生茂、原尚武、曾智、康文、尚清、柯文等人。任万能是作者花费笔墨去描写的人物,这个人物集中表现了当今中国原始积累时期快速发家的一批企业家。任万能对付父亲抢班夺权也不惜用非常手法,拿着一把刀子架在脖子上,从父亲手中拿来小企业的经营权。而后他到外面闯荡了一阵子,再回来办厂,迅速打开一片天地。当然,他就是污染制造的大户,只顾自己的利益,欲望无限膨胀。任万能这个人物写得富有传奇性,性格多面且有厚度。小说在他的人物关系结构中表现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对领导一套,对旧日同学一套,对女人一套,不同的女人他还有不同的手法。他对老同学尚青是一种手法,对小三杨眉是一种手法,对婆娘也有一手。婆娘杨秀女很有个性,会唱秦腔,长得丰乳肥臀,极其泼辣强悍,任万能却能对付好她,这是何等本事。杨秀女知道他有外室,大吵大闹,任万能晓之以利害,稳住婆娘。另一方面他实际上也陷入了小三杨眉的压力。任万能一方面野心勃勃,八面玲珑,同时也是内外交困,四面楚歌。任万能身上体现出西北民营企业原始积累时期的诸多特点,小说也写出工业化发展带来诸多的问题,包括伦理道德问题。刘亦然则是贪腐干部的典型,但小说并不把他写得特别坏,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曾经有要做一番事业的抱负。小说也写人的七情六欲,并一点点透示出他的欲望膨胀,直到滑向违纪的边缘而浑然不觉。他对同雯雯的感情本来未尝不是男人对漂亮女人的正常喜爱,但任万能一步步让他们的关系变得不正常。干部手中的权力伴随着欲望是怎么膨胀起来的,这部小说写出了相当真实的过程。

  西北的作家擅长写历史,尤其是以家族、家庭为纽带的大历史叙事。钟平得西北文化地理积淀之便,他的小说描写家庭、家族的当不在少数。但是,钟平却始终有现实关怀,他并不一味深入西北历史文化中去,而是要透过现实问题来介入历史。对于他来说,历史经常是他叙述的背景,他的小说人物所体现出的人文伦理蕴涵,他们脚下的土地,他们置身于其中的风土人情,所有这些都自然而然地引入历史。这就是钟平的小说,既写现实紧急的问题,也有相当深厚的西北文化底蕴所在。

  小说以原生茂为切入叙事的视点,这个构思就把塬上的自然地理和文化传统背景交代出来,原生茂家庭作为小说结构的一个中心也被确立起来。原生茂早年经历不凡,一直做到县人大主任,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原生茂作为人物关系的背景,他把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肯定都做了恰当的定位。原尚武则表现了新一代有志于环保的干部果敢坚强的品格,他身上的正能量显得很充足。由尚青和康文则又带动起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青故事的背景,尚青与康文的感情纠葛显得十分纯真,作者似乎是在重温已经消逝的爱情,这无疑也是可贵的。为这个时代的情感伦理、为人与人的关系建立起一种肯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小说也写了另一种女子形象,相比较而言,同雯雯的形象就写得更富有张力。同雯雯有着美丽的外表,有着不平凡的身世,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积极去争取自己的机会,去拓展自己的人生道路。她大学毕业,在环保专业和管理方面显示出过人的才干。她的“情商”也很高,她能与任万能建立起恰当的工作关系,能与好色的县长刘亦然周旋,她心里却更倾向于与正派善良的柯文建立情感关系,甚至不惜以身相许。西北女子的直率伶俐,现代女子的自主与独立精神,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这个人物形象的饱满丰富和鲜明的个性,是一个能立得起来的人物。

  小说中出现的朱鹮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它象征着对美丽环境的渴望,表达了小说中人物与自然的一种关系,小说因此获得了一种象征的深度。由此可见钟平在小说艺术构思方面已经有相当独到的经验。

  当然,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还有再挖掘的余地,比如几个正面人物,曾智、康文和尚武,他们都可敬可亲,但总觉得人物形象有所雷同,且性格张力不够。或许是他们受到正面人物容易同质化的限制,作者又太欣赏他们,以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语言、人生价值认同都难以显出有冲击性的个性。但不管怎么说,这部作品有鲜明的时代责任意识,写出了当今西北地区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写出了西北生活的风土人情和现实真实,写出了一群有生活质感的人物,使这部小说立得起来,在生态文学这一领域,这部小说的影响值得期待。

  ——本评论转自中国作家网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塬上读后感10篇

http://m.sbbzjw.com/wenzhaidaquan/298530.html

推荐访问:八佾篇读后感 二篇读后感

文摘大全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聪明投资者的第一本金融学常识书》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再见了,单纯读后感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