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5-04-24 亲情文章 阅读:

《亲·爱》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亲·爱》是一部由李欣蔓执导,余男 / 于谦 / 乌吉穆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影评(一):电影《亲爱》:亲情需要一尘不染

  亲情是一种微妙的感觉,一丝不经意间的牵挂、惦记,一种让只有生命的动物都会拥有的本能反应,原始能力。右手亲情,左手爱情,可见亲情的重要!亲情与爱情都属于一种“戒不掉的爱”。亲可见、爱有心;亲情的亲,大爱的爱,这就是电影《亲、爱》。

  在观看该片的过程中,就是感觉导演一定是东北人,因为在电影的一些情节上你能感受到浓重的东北情结,这不单单是那位农村妈妈浓重的东北话,还有东北城乡的画面以及只有东北人才会体味到的那种气息。影片放映后,一个漂亮、干练、气质十足的女士站在了观众面前,她就是导演李欣蔓,创作心得分享之后,让小马哥懂得了她这部电影要给人传递的那种信息,领悟亲情以女性视角关注社会现实。

  李欣蔓介绍,《亲爱》是她的导演处女作,经历了4年漫长而艰辛的创作过程。早在2008年,李欣蔓编写的《亲爱》剧本就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TPG单元大奖。今年3月举行的第八届大阪电影节上,该片更是在众多参赛影片如《毒战》《志明与春娇》等的激烈争夺中,一举摘得最佳影片奖。《亲爱》源自于一段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是一部触动灵魂深处的血缘与亲情的交响诗。看过无数的电影,《亲爱》显得特立独行,一尘不染,因为你绝对没见过这样一部中国亲情电影,你也绝对没见过这样一个大上海,但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迷失、这样动人的情感。

  影片中,任外企高管的陆雪妮,夜里常常被各种噩梦和过往的经历缠绕。日本母亲的逝世给她的不仅是悲痛,还揭开了她被隐瞒至今的身世。一个农村生母从天而降打破了她生活的节奏,并充当了她跟儿子步步之间密不可分的纽带。当这份淳朴的第二次母爱渐渐被她接受的时候,一份体检报告却告知她们的血缘是场误会,此时的陆雪妮该如何选择?独自面对职场压力与亲情的缺失,一个局外人周律师又能给什么帮助呢?

  说说演员,余男饰演的陆雪妮这个角色可谓是她塑造过的所有角色中,小马哥最喜欢也是最印象深刻。外企高管、单亲妈妈、身世之谜所有的一切都让她这样一个外表强势内心孤寂的女人承受,余男把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相信观众对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也一定会印象深刻。拥有人生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的著名相声演员于谦一出场观众竟然没笑场,这说明律师这个角色他驾驭的很好。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是可以从容的讲一个故事,而且在故事之外还充斥着很多元素,他们共同组成了一部好的电影,我们认为《亲、爱》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电影。导演不仅清楚明白的讲了一个故事,而且情感充沛又克制,有笑、有泪、有领悟、有思考,涉及女性职场、单亲妈妈、城乡、中西文化差异等很多副线,杂而不乱地结构了整部电影。

  《亲·爱》影评(二):《亲爱》:寻找母爱的温度

  《亲爱》是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甚至它的上映都几乎没有多少宣传,一如母爱本身那样润物细无声,总是在恰当的时候给支持与鼓励。赶在母亲节前后上映并不只是为了赶时尚,而是顺应某种社会氛围,毕竟在日渐程式化的都市生活中,只有某些特定的节日才会引起我们对某种情感的回忆,而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被生活磨损了的情感则更多的是散落在庸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里。

  凭心而论,影片尽管没有过多的宣扬自己,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却是非常丰富的。这样评价并不是因为它曾经在2008年的东京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而是对该片内在素质的真实评价。就影片反应的内容来说,《亲爱》一方面时空跨度相当大,另一方面其情感的深度非常高,因而通过时空的穿插展现情感的力度就成为该片的主要特色。

  《亲爱》的故事缘起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当然,在当下中日关系高度敏感的时刻,来进行这样的故事叙述本身就需要导演的勇气与智慧。或者,在这种叙述中我们也能看到中日两国的文化氛围与精神气质的差异。

  面对无法摆脱的困境,对于战败时的东北开拓团中的老人孩子而言,长途的跋涉就是一场灾难。而在确定不能到达目的地时,他们选择的是自杀。通过美智子的叙述,我们看到日本文化中的偏执因子,即他们不但对敌人狠毒,对自己同样毫不手软。这种文化造就了日本人不宽容的性格,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容易用理念默杀生命。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尽管与日本有着刻骨的仇恨,但是却没有对之进行赶尽杀绝。因而对于遗留下来的日本遗孤,他们选择了宽容的收养。通过美智子信中对养母的回忆,我们看到,那种跨越民族的博爱之心最终真正感化了美智子,使她体会到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生命之爱。这对于当下日渐右倾的日本社会来说,或许是一个更好的警示与启迪。

  当然,对于《亲爱》来说,战争年代只是一个遥远的背景,而现实中的叙述却仍然以陆雪妮(余男)的都市生活为主。而在现实中的陆雪妮却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中,尽管她拥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可是在情感领域却并不成功。或许,养母美智子才是她的情感支柱。然而,随着养母的离世,她更多地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无法真正建立起一种健全的情感网络。

  王佳芳(徐玉兰)的出现给了陆雪妮一次重新树立自己情感坐标的机会,尽管后来证明所谓的生母是一场“误会”,但人生中情感的相交却不是误会,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场关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寓言。随着养母的逝世,(当然养母亦可以看作城市人的被寄养状态)以陆雪妮为代表的都市人处在一种情感的无着落状态,而来自乡村的王佳芳则通过情感的渗透使陆雪妮接受自己,并获得某种情感的依存与寄托。

  这样,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完成了对接,将悬浮的城市文化植入到乡土的宽广包容之中。而王佳芳使陆雪妮感动的就是那咱尽管质朴,却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关怀。尽管没有都市情感的绚丽与复杂,但是却是一种真实的状态,而这恰恰是城市文化的缺失。

  事实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当下的都市生活中,个体始终处在一种不完满状态,现实中的各种不足注定我们无法获得完满的生存状态。然而,尽管现实是不完满的,我们却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情感来使人与人的相处更为融洽。影片中几个女人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们却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而正是这种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度。

  《亲·爱》影评(三):《亲爱》大写的母爱

  作为一部女性导演关于女儿和母亲的故事,令人很动容。当然导演并没有进行煽情和催泪,而是很散文化的去表现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和一个女儿的故事。故事风格没有在诡异和奇巧上卖弄商业的噱头,而是很婉约很舒缓的给我们讲述女儿和母亲的故事,影片画面就像是配图散文,充满浓浓的温情,一种舔犊之情油然而生。

  影片似乎在母亲节临近上映,打的应该是向母亲致敬的营销策略。影片讲述一名在抗日时期被中国母亲收养的日本女孩成人后又收养了一名贫穷无法抚养的东北女孩,影片采取倒叙和直叙的手法,交差表现曾经逝去的母亲对自己浓浓的爱意,而又表现自己对亲生母亲的痛恨到生爱的表现。

  母亲,就是一个家,有母亲就有温暖就没有饥寒;母亲,就是一盏明灯,指引着儿女前行的方向。日本籍的高岛美智子被中国母亲收养,并没有被遗弃,而她又把这种大爱传递给收养的女儿雪妮,而雪妮百般忍受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东北农村亲生母亲,在体检身体意外发现这位母亲属于指鹿为马,但雪妮并没有由于不是亲生母亲而不管不顾老人的死活,最后再次将孤寡老人接回上海的家。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跨越国籍的大爱一直在世世代代相传,这应该是影片的宗旨。

  当然作为献礼母亲节的影片,特别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和女儿的故事,这种关系和父子之情决然不一样,因为都是女性,所以母女之情虽然没有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感觉但至少要比父子之情来得细腻而婉约。影片表现中文名为李仟华的日本籍母亲高岛美智子对雪妮的浓烈的爱超越了国籍和种族,超越了血浓于水的俗套。一个母亲陪伴女儿幸福的成长,作为雪妮来说这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所以雪妮几乎无法正视母亲逝世的现实,乃至农村来的母亲让她陌生而隔阂。影片在表现雪妮的变化没有大起大伏,而是很婉转很舒缓,这样的处理方式减弱了戏剧冲突,但增加了影片那种暖暖厚重的亲情感。

  影片邀请到很大牌的国际影星佘男担当主演,看过佘男的《图雅的婚事》,也看过《敢死队2》,佘男在该影片中将一个女强人痛失母亲的压抑和悲伤表现得很有分寸,而遭遇农村来的亲生母亲以及送走冒牌母亲等心路历程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只是影片节奏过于缓慢,戏剧冲突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给力,所以佘男的演技的变化没有那么张扬,但同样可以领略到佘男演技的不俗。其实影片的戏剧冲突点很多,比如大上海女强人和农村母亲天壤之别的生活态度,还有最后得知不是亲生母亲送走老人的纠结等等,只是导演没有把这些桥段给浓墨重彩,而是很低调的将这些冲突给降压,变得非常的散文化,充满诗意的韵味。

  关于母亲的电视剧特多,但大都很夸张和偏激,电影《唐山大地震》女儿和母亲的曲折经历非常感人肺腑,而《妈妈再爱我一次》或《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就直奔煽情和催泪,而《亲爱》就完全跳出小家庭的小氛围,将大爱无疆的精神给发扬光大,充满一定的教育意义。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亲·爱》影评(四):相亲相爱

  在又哭又笑的抽风下,看完了这部电影,今天刚好是不二神探上映的日子,因为要准备期末考试所以没有去看,在学校图书馆的海报墙上看见了这部电影,起初没有看名字,看了看导演,不认识,看看主演也不熟悉。看看剧情吧。

  母女亲情戏是我一直不敢看的戏,因为我怕会哭,可是不知为什么,看了这部剧的剧情,被吸引了,不知道是哪里,总之心里有个声音就一定要去看看。

  片中的女一号是个纯正白领,整部剧我觉得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女主人公的生活线,当然,包括自己的母亲美智子的去世,丈夫的离开,儿子的不懂事,工作的辛苦。另外一条就是寻亲线,当然这么说也不太妥当,其中是以为农村的母亲寻找以前送走的孩子,而切好契合点就出在了这里,美智子的离开对女主人公是个致命的打击,母亲对自己的爱一点一滴让女主几近崩溃,好像眼泪已经不能代替任何东西了。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片子里有着恰如其分的旁白,声音懒懒传来,陪着画面在合适不过,这是我看过的旁白配合的最好的一部了。

  这里的演员也很不错,长得不漂亮,但是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眼神、姿态、说话的语气活脱脱塑造了一个个性强硬、坚强、看似理性的白领。可是,母亲这个词语总有能让人一击即碎的可能。这部片子不仅告诉人们母爱有多伟大,更有女人有多伟大的内涵。

  狼和大黄狗可以生活在一起,并且母子相伴,看起来那么不可思议。美智子是日本人,女主是中国人,两个没有血缘的生灵在一起,在当时抗战的大背景下,一段快乐的母子生活就上演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去世了,她的话就留在了片子里。

  农村来的老妇人,说着东北特有的方言,把我弄得乐不可支,淳朴、善良、聪慧都无法形容质朴的老百姓,而大上海奢华、庄重的生活更是与之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个强烈的反差才具有了戏剧化的效果。

  我好像仿佛看见了哈尔滨城传统的建筑和一条条小巷,以及那一匹狼和一只大黄狗在荒野漫步。

  《亲·爱》影评(五):《亲爱》(片名是大写两个字中间有个、)

  4.26在传奇时代影城参加了女导演李欣蔓处女作的首映见面活动(票是隔壁网站送的,影评交作业,搬运到这里)好久不打字了,说得好不好也不太清楚,就写一下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吧。

  说实话起初想参加这次活动是想看一下于谦老师的表演,对这个影片并不是太了解,但看了简介和海报就明白了于谦基本上就是个友情客串,那就看一下余男吧,影后国际影星,国内女演员中有些另类的实力派。第一次在影院大银幕中看余男的影片,感觉她确实是个很有气质,很有想法的演员,以前多是农村和改革前的扮相,最近影片现代的打扮也很惊艳,看到本人后更是感觉如此,应该以后发展的戏路比较宽,但无缘由的迟到并无解释使放映时间拖延(高贵冷艳的气质也许是特点)但对于影迷来说给人的印象就是极不好的了。反观于谦老师一贯谦虚亲切的表现,在场的观众应该都能感受得到吧。

  剧情别的影迷写的很清楚我就不多谈了,我就挑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说说吧。其实故事是个挺有意思的会有些发挥的事情,优点是选角应该说也比较成功,就是扮相比较好与角色很贴,画面不错,但是跟剧情一搭一路看下来并不会让人感觉到舒服,我觉得可能刻意、做作、突兀、夸张的地方太多。小孩老太太一上来给人的印象不太好,当然这是为了表现短暂的接触后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造成的融合。后面又是互相接纳,依依不舍。但改变的有些太快,前后反差有些大,好多的细节都是为了这样的改变而来、而演,讨好观众剧情的地方痕迹明显。老太太刚进家时的土和无奈;小孩的没礼貌,小皇帝样;余男的冷漠矛盾等等,这一上来的人物框架其实非常好,表现的点看到的是现在的中产阶级物质生活的极为丰富和对道德感上的一些缺失,刚以为要从这儿入手展示一下亲、爱对我国社会现在这种普遍现象的改变时,可剧情看下来又说的不是这个。具体的改变是靠老太太像变戏法似的一会儿掏出一个把戏来服务剧情、吸引家人邻居和逗笑观众时我就觉得太牵强和肤浅了,浪费了影片开头的铺垫,原来先开始的展现是富人阶级赤裸裸的显摆,最后得到大家的接受是像小丑一样的得到认可。何况影片的重点在后来还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避重就轻了。

  这就是我的理解,可能稍有偏颇。但拿这部影片像惊悚片的配乐,那不知什么调调的旁白来说,都是造成种种不舒服的原因吧。最诡异的、的、是结尾,跟影片完全脱离的一段,文艺片就要这样吗?让我怎么说呢,女性观众很喜欢吗?还是推荐给那些在大城市混出个模样,老家还有亲人的成功人士看看吧,虽然只是不经意的露出,但我还是觉得这块儿再深入一下会是个好题材。

  说了这么多也是期望国产片的好,有些怒其不争,就苛刻些吧。处女作肯定不容易,看导演首映活动忙前忙后的,也挺辛苦,从影院出来就看见女导演站在门口那渴望肯定的眼神。最后期望中国的影人再多些踏实,老老实实的讲故事才是真,其他的并不重要,就像我这篇处女作影评的标题一样、

  .我希望这部影片的评价等分出来更真实一些,因为看了先前其他人写的长评也都是搬运过来的,大多叫好,那我就打二星吧。

  还有亲爱之间有个点是导演首映式特别强调的,说想了好久用这名了,我起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这些都没什么大用,国产片现在是烂片当道,走得都不正,能不能把精力都多放在片子里多一些呢?迷影网那里有比较专业的影评人评分http://cinephilia.net/rating

  麻痹的绝对有人再刷#有用#,来这看的全是刷好评的吧,能他妈的打零星嘛,不好好的拍电影,在网站上雇枪稿友情稿刷评价,有意思吗?垃圾!

  《亲·爱》影评(六):无题

  《亲爱》 ——即亲可见、爱有心;亲情的亲,大爱的爱。 又名《Beloved》是一部国产小成本文艺片。导演李欣蔓,主演余男。

  我不想从电影手法等专业视觉看待这部影片,我只想从我的视觉解析这部影片,内容可能粗鄙,但也是我认真看完后的有感而发,希望看官理解。

  这部电影内容是母爱,两段没有血缘关系但有爱有依赖的母爱,她的两位妈妈,一位是由中国妈妈抚养长大的日本遗孤,早年遭受过批斗,丈夫是被斗死的,但有知识,文化;另一位是几乎一生都在哈尔滨那苍茫天地间独自生活的农村妇女,贫穷缠绕着,当她来到觥筹交错的上海时,她与这城市格格不入。

  主人公陆雪妮是一家日企的高管,她与上司下属,丈夫之间都有矛盾,或小或大,我是一个学生,都感叹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但她又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完成商谈,酒宴等交际活动。可能是她太真实太美好,不愿意也不屑看待他人的看法,这可能与她从小的生活有关,没有朋友,但有白眼唾沫与闲话,所以她和妈妈既是母女也是朋友。那位母亲能注重孩子自信快乐的培养,可以拆了一整条棉被和她一起做布娃娃;能和她脱完衣服在镜子面前让她正视少女的胴体,告诉她乳房是女人最美的地方,她应该为此骄傲。另一位母亲也给了她一次发育,让她微笑,让她释然,当她无意间听到同事笑话时能走过去微笑,但结果不美好,但后来她的下属对她也有了不舍与依赖,这也是一次飞跃。

  唯一让我伤感的是那老人在毛坯房前的身影,脸上密布着皱纹,低下头清晰可见的川子眉,生活不容易,但也请别给老人那么多风霜,她虽然粗陋,节俭,但她善良有气节,更有一颗慈母的心。结局不美好,过程也不美好,但情感美好!不知陆雪妮离开后是否有不舍与悔恨。

  如果是我,我不会这样,我会怜取眼前人。

  《亲·爱》影评(七):献给母亲的赞美诗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其实是比较犹豫的,首先这部《亲爱》属于国产传统的“小阵容、小宣传、小成本”的“三小”作品,导演名不见经传,按照以往来说,这类电影的烂片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不过电影吸引小弟的地方还在于这部在临近母亲节上映的讲述母亲故事的电影,很应景,索性带着避雷针观之。电影有些出乎意料,一部小成本文艺电影,拍的不错,是献给母亲节的一份礼物。

  出乎意料其实也情理之中,这种以情感为主线的电影,只要姿势摆正,真情描写到位,加上煽情桥段,就不容易烂。像是《三个未婚妈妈》这样打着宣传旅游的旗号胡拍一气的电影就真心让人无语了。对于这部《亲爱》来说,首先电影的故事很平易近人,没有借用明星的号召力,本分的讲述一段跨越国界,跨越血缘的母女真情故事,电影的故事不错,平凡人物中不平凡的经历,在此基础上的情感描写沁人心脾,成为本片最大的亮点,看完本片之后,心中温暖,这是本片的成功之处。

  为此观影之后还特意查找了一下导演李欣蔓的资料,是《吴宇森》的助理,写过剧本,拍过小品剧,这部《亲爱》是她的长片处女作,还获得了第八届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获不获奖其实对观众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本片可贵的地方在于,作为一个女导演,以女性的视角摄的一部只有女主角的影片。女性那细腻的文风勾勒出的一段段母女真情,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对于一个新导演值得肯定的地方。

  女主角陆雪妮是日企白领,围绕着她出现了几对母女/子情。日本养母,来自农村的生母,以及自己儿子步步之间的母子关系。小弟认为,这几段母女/子很有代表性,与日本养母的关系跨越国界、超脱血缘,也包括日本妈妈是由一名中国老太太养大的情节;与生母的关系则是传统的血缘至亲,里面却夹杂了遗弃亲子、农村与白领身份之间的差异;与儿子则是都市中普遍的单身母爱。

  电影前半段出现大量的戏剧冲突,半路杀出的生母、女主角对自己身份和归宿的迷茫,生活与职场中的不和谐一一点到,后半段则主要描写几段感情被糅合在一起后发生的亲情反应。这部电影不煽情,却让人温暖,每一段情感都是质朴的,生母对女主和儿子之间的润滑,女主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前半段被压制的亲情结尾得到了释放,这样更能让观众体会到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那血浓于水、又超脱血缘的亲情恰如来之不易。

  余男的表演十分精彩,将一个坚韧而又孤独的都市女性刻画的入门三分,也体现出了一名女性的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那种对自己身份的迷茫心理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同时本片的叙事方式也很有意思,主线之外,大量的旁白带出了一条支线,就像让观众一边看电影,一边听故事一样,之间并没有冲突,旁白段落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完善了剧情。这种拍摄方式很大胆, 避开常规套路,对一位年轻女性的情感身份进行了雄心勃勃的探索。好处在于有新意,缺点在于旁白过多,甚至有些地方还需要脑补。

  说的缺陷的地方也是很明显,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深,跨国情缘、血缘至亲关系,电影要表达的很多,能看出导演的雄心壮志,但显然有一口吃个胖子的感觉。不得不说李欣蔓的视角很独特,但作为处女作,如此庞大的命题火候还是没掌握好,这是自身能力问题,在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想跑,还需要在其他作品中锻炼。另外作为一部文艺片,还是犯了国产文艺电影的通病,大量的空镜头、闪回、特写,晃动画面,很有第六代的感觉,似乎内地导演离开这些东西就不会拍文艺片了。可以对比一下许鞍华的《桃姐》,二者的主题很像,但后者舒缓的节奏和叙事却是本片欠缺的。

  还要说下于谦老师,尽管出镜不多,但谦哥这个律师的角色与本片的气息还是很贴近的,演的不错,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观众出戏,太出戏了,是本片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

  不过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亲爱》还是值得肯定的。本片最终的效果就是通过细节和人物来烘托电影的主题,成就了一个平凡但有说服力的故事,进而烘托出细腻的情感元素。作为一部表现母亲的电影,就像本片的宣传语那样“亲可见、爱有心;亲情的亲,大爱的爱”,电影中体现的人生观和亲情价值,是献给天下母亲的一首赞美诗。

  题外话:晚上十点的场,全天只有一场,不得不再次感叹小成本文艺电影在国内影市的生存空间。

  《亲·爱》影评(八):《亲爱》:女性视角的特别呈现

  一个好电影,除了精巧的结构和跌宕的情节之外,细腻的情感同样也是一部电影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得不说《亲爱》是一部抚慰国人内心的治愈系电影,给人温暖,沁人心肺,它平淡,不浮夸却又让人在观看之后触动人性灵魂,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正当大家都在围在母亲身边尽孝心的时候,这部电影的出现也算应景,无疑为众人奉献了一道丰盛的心灵鸡汤。

  《亲爱》将亲情隔绝于血缘之外,是一次挑战也是视角的特别呈现,在电影戏剧中,最不可能发生的却偏偏发生了,片中的雪妮曾自认为是日本人,然而不想在日本母亲死后,才知道自己是日本母亲抱养的,而今一个自称是她母亲的东北老太太闯入了她的家庭生活,故事也开始越发曲折离奇,到底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除了血缘之外还有别的可能吗?电影的答案是肯定的。

  雪妮是幸福的,有一位这样爱她的养母,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撑起这个家,电影除了探讨零血缘的亲情关系之外,还将人生的价值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雪妮的人生有太多无奈,她是上海日企的高级白领,前后经历婚姻破碎、母亲去世等等种种打击,此外,孩子顶撞她,同事有意隔阂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残酷的职场压力让她身心俱疲劳,尤其是身份困惑更是困扰着她,即便身处优越的环境中,物质充裕,然而当她茫然四顾,依然发觉自己什么都不是,中国人觉得她是日本人,而日本人却认为她是中国人。至此人生无依无靠。当东北老太太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从排斥到接受,中间却是经历大大小小的摩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太太和孩子的关系成为了这个家庭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这是李欣蔓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说起李欣蔓,她曾在《赤壁》中担任吴宇森导演的助理,尽管是第一次执导电影,却毫无生疏之感,个人才华和对全局的掌控能力得到了认可,此外对于一部稍显文艺的电影,对于导演的功力也格外考究,故事中要有文艺的血脉、跌宕的情感,更要讲究戏剧效果,在片中不管是家庭矛盾还是职场斗争,都在导演的掌控之中,导演将所有的作料有机的交织起来,同时电影的主题也随着呼之欲出。人间大爱超越了亲情和血缘,并在交错的时空中不断的展延,此外电影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人生失意者大多受困于家庭、事业、亲情,当我们遇到这些的时候,该如何面对,是该消极逃避还是积极面对,这便是导演给我们的选择。同时电影也在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人生应该不断向前看。

  《亲·爱》影评(九):亲情的亲,大爱的爱

  受邀参加这次看片会之前,我看到了这部电影的名称《亲爱》,并对之不屑,以为又是一个烂俗的爱情小片,更何况听说这是一位女导演的处女座,更是没报什么电影精彩的希望。

  看片因为要等几个上海电影节的客人推迟了半个多小时,等待有些许烦躁。

  电影开头的一段是余男扮演的陆雪妮面对母亲的离去痛不欲生,夜里常被各种噩梦和过往的经历缠绕惊醒。雪妮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不不,但不不的爸爸却不在身边,从后面的剧情我们得知他们离婚了。母亲是日本人,从艰难的40年代、70年代走来,特殊的身份使母女的生活中充满艰辛。母亲去世,父亲早已不在,丈夫离婚,雪妮成了一个没有亲人的人,孤独的处理着母亲的后事、工作和小孩子的问题。

  到舅舅从日本飞来参加妹妹的告别礼,故事还没有展开矛盾,也就是在告别礼上,一个从乡下来的老老妇人被一家调查公司带到现场,哭诉说雪妮是自己的女儿,然后电影转向了雪妮和老人,雪妮在不情愿中接受了这才是我的亲生母亲的事实,二人在日渐相处中慢慢彼此接受,争吵冲突幽默温馨,慢慢融化了雪泥孤独倔强的心,雪妮和同事和孩子的关系都大大改善。

  本以为剧情按这样的路数往下发展,这就是一个讲述亲情救赎的故事。没想到一次体检和老人手被针扎到使故事从单纯的血缘亲情发展成了无私大爱。这样的转换使电影的精神气质大为提升,心知肚明的二人谁都没有点破彼此之间并无血缘关系的事实而是继续着对彼此的关怀。老人决定离开时的句句交代,送给雪妮亲手做的鞋垫时所展现出来的爱让人动容,但二人都没有哭,我的眼泪在眼眶里,也没有掉下来。

  彼此心照不宣雪妮送老人回老家,送上回家的公车时不舍又折回把老人送到了家,也因此目睹了老人孤苦伶仃的悲惨生活。忍痛离开透过车窗看到周围有饿昏了的野狼出没,理性终于没有战胜人性的爱,她再一次折返,并遇见了她梦中一直出现的画面,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无法释怀的父亲的惨死、母亲的受苦和自己童年的创伤在呼呼的冷风中被吹散了。是一种终于的释然,然后电影在不不看到一辆出租车停在家门口发出愉快的笑声之处戛然而止,我也会心一笑,灯亮鼓掌。

  我以为一部好电影的标准,不仅是可以从容的讲一个故事,而且在故事之外还有很多的东西充斥电影,他们共同组成了一部好电影。这部电影就是我认为的好电影。导演不仅清楚明白的讲了一个故事,情感充沛又克制,有笑有泪有领悟有思考,而且中日关系、女性职场、单亲妈妈、城乡差异、中西文化交流等很多副线杂而不乱的结构整部影片。当现场的灯光开启,我的心里闷闷的但不是那种很压抑的闷,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想到了情感的伟大。亲情的亲,大爱的爱,这部电影叫《亲爱》。

  《亲·爱》影评(十):时间的光影,我们似乎抓得住……

  这是一部音画不同步的文艺片,

  影片在后现代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中透视文革及之前战争留下的支离破碎而又沉重的回忆。

  导演说之前想将影片命名为红蜻蜓,后由于种种原因而改成了亲爱,其中的“见”和“心”倒反而与影片更为贴切。

  影片重重地表现主人公对母亲的思念和依恋之情,追溯她们共同穿过的幽暗岁月,那些一路经受的苦难,异国思乡,相依为命,这像是厚重天寒地冻里傲立的红梅,触目惊心却给人希望。

  女主角在无数个被噩梦惊醒的夜晚,也反复透过岁月看到昔日的母亲虔诚得身穿和服跪立在雪地里,模糊的印象是周遭荒芜的林木,和那缓缓传递过来的一个馒头。起初这些镜头都让我以为是主角从小所经历的事儿,只是回忆起来变得模糊……

  亲,亲近亲密未必一定有血缘的牵连;爱,大爱厚爱可以超越血缘的限制。这是我对影片的理解。

  和余男相依为命的“母亲”却不是真正的母亲,其中有一个镜头经导演解说才发现是演的那么好,余男潜台词是:你为什么不是我的母亲!

  但后来她也对此释然,特别是结局设计得巧妙……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艋舺》的结局,假如画面定格在慢动作飞溅的血滴在赵又廷眼前氤氲成樱花,岂不更为漂亮又意味深长……

  后来余男找到了“真正”的母亲,但她无法真正接受母亲的生活方式,而她的儿子起到了她们的纽带作用。

  情节又一次变化,这位找到的母亲是一场乌龙,她们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老太太回老家的车子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了,余男上车,但并未带走老太太,而是选择和她一起“回家”,之后又独自一人返回了。

  但是在路途中她停下了,奇迹般得她跋涉千里,穿越时间的记忆,回到了当年生死攸关时外婆给“母亲”传递那一个馒头的时空里,原来如此,无论亲或爱,活下去才是她们代代相传的东西。

  最后的结局从不不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爱超越了亲情和血缘,在时空的延续下也不断传递,厚重的历史从此变得暖和和轻盈。

  它也在告诉我们,我们要不断向前看,无论时空的转变和人世的变化……

《亲·爱》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http://m.sbbzjw.com/qingganwenzhang/186636.html

推荐访问:

亲情文章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 家在哪里,胃最清楚 下一篇:不要毁了这个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