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10篇

2018-04-05 感动文章 阅读: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10篇

  《一生里的某一刻》是一本由张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一):偶然读到的一本书

  为什么非要赢呢。就不能彻彻底底地放弃,做个软弱孤独地人,一事无成地等死吗。放弃挣扎虽然不值得尊敬,但是应该也没有错吧?

  无力时觉得一切都是狗屎。好象仍然是为了讨好世界而活着,好让日子好过一点。某些时候又掉入漩涡,如果放弃挣扎,没准下沉更适合我。

  盼望闭上眼睛,离开一伙,在黑暗而温暖地深海里游弋。什么也不做,像还在母亲子宫里那样,自然,被动,无所求无所得,像死一样柔软地活下去。

  我的余生,不再以摆脱痛苦为目标,而是学着去爱,去接受自己,接受因为这个不好地自己必定要承受地,不可知的未来。过去我掩饰这一切,指望它对世界有意义时,只是将自己摧毁。

  张春/《一生里的某一刻》

  我是偶然发现张春的。在听知乎心理学界红人李松蔚们的电台时里面有个人类的好朋友张春,听她说话挺有意思,但又不是心理学专业人士。她在里面宣传她的书,我想着,看看现在年轻的同龄人都在写些什么东西吧,就顺便买了她的书。但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长什么样。

  我一边喂奶一边别扭地翻这本书。首先我觉得画画地很不错!我个人正在笨拙地自学水彩画,她话的树叶,菠菜都很让我羡慕。等我把书翻完了我吃了一惊。张春就是升级版的我啊!她在厦门开着一家有点奇怪的冰激凌店,美院毕业的画家,写书,得过严重抑郁症。我呢,在县城有一家岌岌可危的小咖啡馆,永远在笨拙地学画画,一直想写书但不知道写什么,不定期跟心理咨询师谈了4年,时不时感到抑郁。当然张春经历的那些重病、艰难岁月我是望尘莫及,她对人生的领悟我也望洋兴叹。

  这天中午牧牧的爸爸,我认识了两年的老公跟我说:“你的咖啡馆不出半年就要黄了,话我已经跟你说到了,你不听,你就能吧。”一年前他好像跟我说过:“你的咖啡馆不出一年就要黄了。”那时他给了我一些经营建议,我觉得很没意思,大部分都没有采纳。我有点感慨他的精密。以他两天丢一次眼镜,三天丢一次手表的迷瞪状态来看,能这么精密地预测我地咖啡馆地前途,看来我的咖啡馆是真的要黄了。

  在此之前,表妹来我家,跟我说,姐,我在店门口买雪糕地时候,听见两个人八卦你。她们说这个咖啡馆是某某某开的,她思维方式跟一般人都不一样,人家根本不在乎这点小钱,结婚的时候家里陪了一辆某某牌汽车呢。老公听见了再次笑话我说,迂阔啊,你姐是出了名的迂阔。

  我很奇怪像我这么一个低调的人怎么还招人议论,一般来说,如果我在店里,经常坐在较为隐秘的角落,很安静地看书,为顾客服务的时候比真的服务员还谦逊,从不夸张地与人搭讪,尽量不让人发现我是老板。反倒是我老公,经常很高调地一屁股坐在单身顾客的对面,不管人家情不情愿,就攀谈起来。就算是在大街上遇见某个顾客,他也要趁机跟人一起抽根烟。如果有人问,你是老板吗?这是你的店吗?他就很大方很自豪地答应下来。实际上,他在我人生中出现的比这个咖啡店晚了大半年。

  也许是那辆某某牌汽车的问题吧。

  我心情很郁闷。感到不被人理解。回想起最初开这个小店的时候,我只是抱着一种生活实验的态度,试试在一个小县城开一家内在很有品位,外在较为简陋的咖啡书屋会不会倒闭,看看我能不能开起来。我很精密地计算了各种成本:硬装修极简,避免倒闭时损失太大;家具都买自己喜欢的,贵点没关系,一个是顾客坐着舒服,再着如果倒闭了可以放在自己家里用,未来买房子了就不用买家具了;一部分书籍是我的私藏,倒闭了还是我自己的,没有什么损失;还有大概两百本书是京东商城第一次618活动时以很低折扣买的,虽然没有收藏价值,但倒闭时折扣卖掉也不算损失;咖啡机买大品牌里最小型的,只要保证豆子新鲜,一杯咖啡也会很好喝,虽然操作复杂一点,生意如果不小心太好了再换大的嘛;杯子啦餐具啦我倒是买好的,还是倒闭了自己用的心态……

  然而事实的发展比我设想的好很多。第一年这个咖啡店不但没有倒闭,而且还略有盈余。到了第二年,我意识到这个咖啡店在我们这里似乎变的有名了,不过每当人家这样跟我说的时候我都很不好意思。当初我是抱着多么低调多么没有自信的心态开这家小店的呀。到了第三年,也许是因为城里又开了新的更漂亮的咖啡店,也许时因为经济危机,反正店里的生意差了起来。

  回想起当初开店时的状态,我是一个自由快乐偶尔相亲的单身女子,那完全是一种独自创作的状态。没有人支持我开店,只有刚上大学的小表妹用崇拜的眼光看着我,我也不知道任何一个顾客在哪里。我不懂装修,不懂工商检查。我爸说,我去看了你的工地了,我想象不出会有人去那上面花20多块钱喝一杯咖啡或茶。他的话让我非常伤心,自尊心太强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精打细算地用了自己的一半存款做这件事,在冒险和保守之间选择了一种平衡。

  后来呢,创作的新鲜劲儿过去,剩下的就是利益和名声的刺激了。有时候营业额暴增,我就很激动,暴跌,我就很郁闷。又听人说,小雅咖啡馆很好啊!我就有点得意。再听人说,又开了一家某某咖啡馆,比小雅咖啡馆好!我又很郁闷。再加上家人的刺激。爸爸为了鼓励我做大做强这么说:经济危机不可怕,我们以后可以依靠她的咖啡馆生活!老公批评我不懂商业之道,不会管理员工,不会拉拢顾客,预言我的店马上要倒闭。

  他们的话都让我生气。我觉得他们不了解我。而我后来更生自己的气。因为我挣扎着不想被看作是一个不愿意努力的人,没有经济头脑的人,不谙世事的人,读书太多以至迂阔的人,把咖啡店开倒闭了的人。这些挣扎成了我的心理负担,让我郁闷,我不在气他们,就在气自己,继而衍生出种种压力和忧虑。

  我在气愤和忧虑中孤独地翻看《一生中的某一刻》,发现张春说的那些超酷的话。怪不得一个开冰激凌店的涉足心理学界呢,她的发现太给力了。我一下子明白我的问题在哪儿了。我不想挣扎了。我就是那样一个人啊,一开始我是知道的啊,我就是奔着把店开倒闭的目标开始的啊,我放了近千本书在咖啡馆,一大部分是大学生不会去翻那种书,还指望掩饰我书呆子的面目吗?还指望真的有人每周来看一本书同时喝一杯咖啡吗?为什么人偶尔幸运一小点就开始自我膨胀呢?在别人的恭维鼓励或威胁打击之下,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呢。

  我就是一个没有碰过什么壁所以很单纯无知的人,虽然已经三十岁了。为什么我不能做一个三十岁了仍然没有经济头脑的人并快乐着呢?为什么我不能不求上进做一个弱弱的富二代并快乐着呢?为什么我不能做一个失去了事业的专职妈妈并快乐着呢?为什么我的咖啡馆倒闭了我就不能快乐呢?为什么我不能像很多人一样心安理得地平凡地或者失败地生活呢?人家都不用活不用笑了吗?我以前是不是看不起人家啊!这不就是分别心嘛,书白看了。那么多人都在天灾人祸中莫名其妙地死去了,我对自己还要求这么多也够搞笑的,我不是对不起自己,也不是对不起别人,是对不起生命本身,对不起我那两个月的对人世间还没有分别心的儿子。唯一的要求应该是活着就应该快快乐乐。

  就这两天我发烧了,真的很痛苦,头疼恶心虚弱无力,还要给宝宝喂奶。发烧地时候躺在床上想,要是不烧了多好,我一定好轻松好快乐。别无所求,只求身体好起来。等身体好了,又开始担心咖啡馆倒闭了,又开始担心我在他们眼里是不是个傻瓜。真够欠的。

  过了好几天来继续写这篇读后感。

  这些天之中果然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烦恼。就像我的咨询师所说: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有下一个问题,永远都会有问题。但她还说过:不过没关系,我们的工作就是一个接着一个解决问题。

  对于咖啡馆即将倒闭的事情,我基本释怀了。昨天经过另外一家新咖啡馆,老公又开始说:看人家的生意多好。我心里小小生气了一下,也就作罢了。如果他再这样说,我已经想好词儿了:那么你也开一家赚钱的咖啡馆好了,反正你很懂的样子。我已经不把矛头指向自己了。

  是不是每产生一种烦恼,就应该再读一遍这本书呢?

  感觉这篇读后感还没写完,当初要写的时候想到了很多,过了好几天,忘了。等想起来的时候再续写吧。

  2015-11-04 00:31:46 张春[阿卡纳]

  哈哈 好玩 请继续写吧!

  现在是2016年6月15日,我要写续集了。

  我的咖啡馆在还有两个月到期的时候,也就是2015年12月,我收到了房东的涨价通知。虽然增加的房租并不算太离谱,但我已经决定结束咖啡馆的营业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感觉不到继续经营下去的热情了。我平静地拒绝了续签的建议。

  我通知了我的老公。感觉他心情复杂,他好像有点舍不得。他说,那你要不要转让呢?转让也许可以小赚一笔钱呢。

  我说,不要,这里面都是我的心爱之物,我不想做一次纯商业的转让,让它接下来的命运不受我的控制。虽然这个时期我还是有些缺钱的,但我决定照我的意念行事,就把一切交给宇宙吧,我不多费心了!把这个小店当作有生命的事物对待。我为我此刻可以平静地抵抗金钱诱惑感到自豪。

  就在我静待春节到来房租到期的时候,我的表妹,假期总在咖啡馆帮忙的成彤彤突然跟我说,姐,我想继续经营咖啡馆,你看行吗?

  这个表妹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咖啡馆的事业,而且她对经营情况非常了解。重要的是,她很爱这间咖啡馆。我真的好惊喜啊,这样以来,咖啡馆还可以继续存在下去,由最了解它的人继续维护它。而我,还可以来坐坐,随时!

  于是这间咖啡馆转让给了表妹。这体现了《心理学你妹》中讲到的宇宙的意思吧!!!

  我在没有做任何选择的情况下,宇宙给了我最好的选择!

  然后我就心无挂碍地过了年,春天来了,我离开了县城,带着孩子去孩子爸爸工作的城市,桂林。在那里度过了两个多月累成狗的独立带娃生活,像一个典型家庭主妇那样,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夏季到来。在孩子满周岁的前几天,我决定回到黄河流域的县城,住回父母家。因为实在是太累了!太热了!太没有空闲了!

  在桂林带娃期间,我在暴晒的天气里,推着婴儿车走在一排白兰花树下,走来走去,听《心理学你妹》里的节目,有一期《让你有钱》抓住了我的耳朵。我什么时候才能有钱啊!听到陈海贤老师在杭州买了房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孩子要从车里跳出来,我把他放在水泥地上爬行,自己也坐在地上听完广播,期间哈哈大笑了好多次。我觉得我潇洒地关闭咖啡馆的心态和阿春要价2000的心态很相似!

  还是在桂林带娃期间,有一个瞬间我想到,要不回去了我跟我的咨询师也做一个心理学聊天节目吧!去桂林之前我去见过她,她再次说起多年来很喜欢跟我聊天。我觉得我们聊的也不错,而且现在我也不那么自我中心了,我们可以聊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我跟我老公说起这个想法,我说我也要当主播!他讽刺地说:你那样子!我也以为这只是一闪念,没想到会不会实现。

  好吧,现在我已经在黄河流域的老家呆着,每天爸妈可以帮我带几小时孩子,老公还在桂林没有回来。安顿下来的第一周,我就忍不住跋涉到洛阳找我的咨询师聊天。她对我的主意也非常热衷,我们一起开心地在龙门石窟山下录了“素与朴心理学聊天室”的第一期节目《独自带娃这件事》。

  感觉还不错。

  感觉真是太好了!

  我用了三天才从强烈的开心中平静下来。

  这件事发生的太自然了,好像桃子熟了落地那样。只是多了一支录音笔,而我不必再为谈话支付咨询费了耶。我的咨询师说,六年时间过去,现在我们录下来的对话,是共同成长的朋友之间的对话。

  我们虽然都克制地不想说大话,但我们都感觉到,好像找到了一件非常棒的事,会忍不住想要继续做下去。

  我第一次有一种感觉,我终于找到一件自己喜欢,举重若轻,又有益于他人的事情了。我老公提醒我,你们可以推广,可以有广告收入噢!真的吗?!我怎么觉得我快有钱了!

  在我平静下来以后,我想到,我好像更像阿春了!我也是主播了!

  我真的没有刻意模仿你啊,是宇宙让这些事情发生的!

  于是我赶快来更新这篇读后感。让阿春知道。

  谢谢你啊阿春。我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多了!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二):阿春的晴天见

  张春给自己的冰激凌店起名“晴天见”,我觉得妙极了。

  冷天就应该蹲在炉前烤红薯或者钻进被窝读小说,吃什么冰激淋,看什么店,上什么班呐,尤其此刻,是刚下过雪而且没暖气的昆明啊。

  早先在豆瓣上读过多次署名作者阿卡纳的文章然而并没有记住;后来在知乎上看到那篇关于孤独的回答,一下子被击中;再后来看到她写的《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那篇文章,自此喝白开水都有点不一样了;再再后来,我天天看她写的“犀牛故事”专栏,觉得这个团队真好玩,也下了APP,然而并没有怎么用,只暗搓搓地想着自己也总要写点什么东西发上去才好,然后并没有写。

  翻看《一生中的某一刻》大多在睡前的一小时,所以重温《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这篇时,我可是不大好受,要不是因为冷,绝对窜出去觅食了。

  “晴天见”里的故事我很爱,后来想想,是爱张春的笔法和她的心态性情,毕竟不是有那么多老板会愿意留个老出岔子的伙子在店里的——如果那个伙子真的那么差的话;也不是每个老板和自己的员工们会蠢到要一剪刀把仙人掌给剪下来——毕竟可以只用小刀划一下看看它有没有汁液的嘛。

  在看《梦境仓库》那部分的时候,哭得淅沥哗啦,问小火球要了好几次纸巾。近几年思考最大的两个问题是“我是谁”和“如何面对亲友的离去”,第一个问题在目光由外转内的过程中渐渐释然,第二个问题却是随着时间的向前、生活的顺畅越来越惧怕面对,是随便想一想就忍不住哭的状态。而张春,在猝不及防的时候经历了那么多,得有多疼啊!她的妈妈,我也特别佩服,是心向往之的那种妈妈,“别人家的妈妈”。想归这么想,我娘再怎么念我不如人,我也还是爱她呢,只是要花很大很大的力气来为自己打气。

  书的后面,我就看不大懂张春了,她也写了很多是她抑郁症时候的文字。她们那种时候看到的东西和我是不一样的吧。那么,祝福她们终于走出来,或者在努力走出来。

  嗯,最后我要表达一下对于洋芋最好吃的时候的不同观点,我现在可以在云南呐,如果要有个洋芋之都,必定昆明莫属啦。在这里,洋芋的花样多的你!们!想!不!到!

  而洋芋最好吃的时候,必定是用火烤到皮焦内绵,蘸着单山蘸水吃啦!

  好啦,我也去努力的过自己的生活啦,谢谢张春射中我的这些箭!

  晴天见!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三):就这样永远年轻

  在kindle的推送看到《一生里的某一刻》,嗯,这么低调大气有内涵的名字,那这本书一定很适合我这种清(脱)新(缰)脱(野)俗(马)的美少女阅读。心愿单加加加,买买买。

  看书多年却写不出好文章说的就是我,别人总有那么多优美顺畅的话可以写,而我却总是干巴巴的剧情胡写一通,好像有趣的事都被我描淡了。看到书中“作为一个废物的我是怎样跑步的”时,心里咯噔一声,对啊,我应该这么做的,写的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我想不想写啊。不要想着苛责自己,永远都原谅自己。

  我还喜欢张春的倔强,跑1500米狗脾气发作,哈哈哈哈好蠢,可是我好喜欢有血性的啊春。有血性、有弱点还有点任性的啊春。张春和她朋友的故事让我觉得她像我,也像我的朋友。哦,不对,文艺的说法应该是美好的灵魂总是相似的。美好的人儿总会相遇的,这么美好(划掉)的我,遇到的朋友当然也都暖(逗)心(逼)啦。大家在一起的日常就是夸(互)奖(损)。

  我也羡慕啊春,她有一个那么好的妈妈。放任她却又引导她,不论多困难多么没有希望都不曾放弃她。这就是我梦想中妈妈的样子,虽然啊春的妈妈承受不住压力会哭,可是她没有放弃啊,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的办法,她的心里永远都有啊春。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始终还是不信人生艰难”,当然,我指的只是这句话,没有指其他。我也是始终不信人生艰难。之前,帮助过的陌生人问过我为什么帮他,还告诉我不要随便就这么给予陌生人帮助,我很难解释是因为我相信世界总是美好的,我说不出口,这些事我以为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就像啊春一样永远肆意,别放弃,永远年轻。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四):我们一定见过彼此,在一生里的某一刻

  张春,这可真是一个妙人~会画画——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会写字——犀牛故事APP的主编;还会做生意——在厦门开了一家叫“晴天见”的冰激凌店!

  重要的是,她还出了一本书,《一生里的某一刻》。

  我一定要推荐这本书给你读!这是半年里我读的最过瘾的随笔散文!

  这是我第一次读张春的文章,花了整个下午一口气读完,心里像被挖空又像被填满,这样矛盾的感觉让我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张口却一句都讲不出来!一本书看的不过瘾,我就在网上搜索啊——张春还有没有别的书啊——结果发现张春就写了这一本书!

  只好又看了一遍,终于可以冷静下来写一篇书评了!

  书里分了4部分:《你好,小地球》,《梦境仓库》,《我和她》,《世界尽头的风景》,42个故事,21万字。写了张春的“晴天见”冰激凌店,她的童年和伙伴,家人和来处,以及得抑郁症时灰暗绝望的几年。

  全都是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变成文字焕发在张春的笔下却充满了诱惑力!她用近乎白描的文字,随心所欲地写,她的故事也像平坦草原上的河流,每一处都直白广阔,毫无心机,但站高了看,河流已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你意想不到的形态。

  张春的文字简单而意想不到。

  她用一篇文章写了各种食物最好吃的时刻,我数了数,一共不下35种,而开头写的居然是白开水最好喝的时刻。“白开水要刚好烫嘴的温度,但不会真的烫到人。微微感受滚过嗓子的温度。最好是用力喝到满口,让烫嘴的开水轻轻烫到整个口腔。”可怕的是,看完之后我居然信了,并且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暴殄天物!

  她花掉2页的篇幅专门讲述自己从春天到夏天顺着街头数燕子窝的事。满篇都在碎碎叨叨,对燕子充满了所有无聊人类都会有的幻想。“为什么今年的燕子不去住那些旧房子呢?最多只要翻修一下不就好了吗?我感觉它们的性格不是很内向,不觉得住别人的房子有什么不好意思。”看到燕子叼着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从头顶掠过,惊呼“是肉啊!是肉吧!是不是肉?”,看起来实在不像个正常的大人。也许只有这样直白纯净的张春能写出这样琐碎无用,但温暖治愈的文字。

  张春有很多好朋友,我最羡慕他们之间的这种状态,彼此相爱,毫无束缚。每一个人的“怪异特点”都在张春笔下得到很好地安置。

  她写自己的好朋友Mona,拥有“秒判断”的特异功能。她坐出租车突然很饿很饿,看到司机在吃东西,于是伸过头去问人家:你在吃什么?

  司机说:辣条,其实就是豆腐干

  Mona说:给我吃一点好不好?

  司机大骇,遂把整包都给了她。

  她写不爱学习的婷婷,给自己取外号叫黑狗,和德国男朋友彼此用英语和中文夹杂各种乱七八糟的符号、格式沟通,彼此毫无障碍;爱玩的蔡小乐,能让事情在很low和很高级之间自由切换;而阿紫,一定会是一个高高兴兴的作家,特别爱听别人吹牛逼……

  啊,相似的人总会相聚,沿着街头数鸽子的张春跟自己的朋友一样的无厘头,透着一股纯净野蛮,没心没肺的天真劲儿。

  我以为张春就是这样,用极其精准的文字写着淡淡的故事,把生命中某一刻的眷恋写得柔情万丈。

  直到翻到书本后半部,她写自己的爷爷,父母,叔叔们,哥哥和自己,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张春。

  她还是不刻意煽情,下笔仍旧那般随意,越读下去却越不忍读,巨大的情感汹涌而来,张春用简单的文字四两拨千斤,指挥了千军万马,读下去就深陷其中——这真是一场阴谋,稍不留心就被俘虏了——明明是在看她写故事,自己怎么就落了泪!

  她写哥哥,“哥哥和我,不算是非常亲密的兄妹。”我却看到她们之间血浓于水的牵挂,不然何必无数次发问自己“我爱不爱他呢?”“哥哥到底爱不爱我?”

  只有太在乎才会这般计较得到和失去。

  张春回家看出生不久的外甥女儿,“……我哥拿手机在一边录像。我唱着唱着就不敢再抬头。因为我知道他在呜咽,不出声地哭得浑身哆嗦。我看着他长大,他看着我长大。”

  “我看着他长大,他看着我长大。”看到这里心有戚戚,潸然泪下。

  独生子女也许永远无法体会这种亲兄妹间的感情,既是伙伴、朋友又是同父同母同一个家庭的孩子。相似的基因让你们在很多方面有着外人无法体会的默契。无论如何,你在这个世界上都不会孤单,即便父母远去,人生失去来处,也不要担心自己要独自面对浩渺的人生,你的兄弟姐妹,跟你有相似的面容,相似的行为,恍然间好像父母以另一种形式陪伴在身边。

  张春有着一颗丰富敏感,又寂寞天真的心,温暖又悲凉的文字让生命中的许多个某一刻陌生又熟悉,恍惚见过,不慎忘记。

  细腻的会讲故事的张春,生命中的某一刻因此停驻在这里,闪闪发光。

  时间流转,世事茫茫,这样的故事永远也写不完,但无数个某一刻里,我们一定遇见过彼此。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五):会讲故事的阿春

  有一阵子没读书了。

  准确 (矫情)一点说,许久没有像模像样的,端着书,沉浸在作者描述的那个世界里了。

  书架上屯的书,光怪陆离的故事,声名远播的作者,都沉默的积攒着灰尘,和待机到没电的Kindle一起,嘲笑着我买书的时候气吞山河读破万卷书的壮志雄心。

  在这个快速的,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其实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一篇小文,被从知乎转到微博,再到微信朋友圈,被各种各样人分享。

  不过其实我也是这样读到阿春的。

  最开始读到的,是那篇广为传颂的<各种普通的食物的最好吃的时刻>。作为一名吃货,自然不会放过和吃有关的文字。阿春描写的食物够普通,但那些细致的好吃的时刻,却是那么的动人心弦。甚至有一些,是我自以为是自己的爱好,怪癖,或者秘密,被阿春一一道来,赞同的不住点头,像是找到了盟友。

  再一次读到阿春,是世相推送的<作为一个废物我是怎样跑步的>。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对跑步蓄谋已久的人,"废物"二字深得我心。

  阿春的说法,我不知道好不好用,但觉得很有趣,比那些写如何如何坚持,怎么怎么容易的文章有趣的多了。

  感觉阿春是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她所用的词藻并不华丽,描述的故事也是平凡而又日常,但恰恰是这样的一些故事们,却吸引着我。

  比如在<我和她>里,阿春写她的小伙伴竹,把写了她坏话的日记本用订书钉钉住。我脑海中浮起的,是记载我青少年时代的一本本厚厚的日记,其中也有不开心的事情,被我用胶带将那几页粘到了一起,似乎这样就可以当做没写过没这么想过甚至没发生过。这种少女的幼稚的自欺欺人的做法,早就连同那一厚摞儿本子一起,搁置在了老家床下的某个角落,许多年没有想起过。

  到最后,分不清是在读阿春的故事,还是在读我自己的回忆。

  真是不大会写评论,但想动笔写点什么,留下此时的心情,这也是托了会讲故事的阿春的福吧。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六):张春是个好姑娘

  在豆瓣关注的第二个人就是张春(然而关注的时候不知道她是张春,以为只是一个豆瓣网红;关注的第一个是少林修女),在知乎上也关注过犀牛故事的是是非非,吧友也和我推荐过一家她极爱的叫做“晴天见”的任性得不得了的冰淇淋店,但都是只是知道,而没有深入了解过,直到翻开这本书才咦了一声,原来这三个都是张春。这才把这三个印象都叠加一起,成了一个鲜活的姑娘——张春。

  当初知道“晴天见”时候,就觉得老板实在是任性得可以,天底下还有人做生意做得这么随意,似乎全然不顾账目的收支一样。要知道,厦门可是南方小城,春雨绵绵,夏天暴雨,夏秋之际台风肆虐,冬天潮湿,真的只做晴天的生意,那一年到头能做得几回?这可比所谓的大冰任性多了。同样是写了关于自己店的人的事情,张春比大冰来得有味,更活灵活现。

  《一生里的某一刻》其实主题性还是随意了些,像是平时的存货堆积的文集,但更添了一分生活气,勾勒出一个坚强而又乐观的抑郁症姑娘,开着一家任性的冰淇淋店,总是坐在店门口和来往的人唠嗑,还喜欢凑热闹,就像我们身边女生一样,不是什么女神,也不是什么清高难以接近的文人,只是一个热爱着生活,总是有满脑子期待的风风火火的姑娘。

  张春在书里用漫不经心的语气回忆着自己与抑郁症抗争的日子,面对不幸,她选择的是接受,是面对,而从来不是逃避与抱怨。她不小看人生,但也不愿高估苦难,她总是摆好了阵势,像是在对不幸说,来吧。

我觉得苦难绝对不是应该被称赞被崇拜的,如果可以选,一定不选它。如果遭受了苦难,只能像钢铁一样活下去。痛苦无法消解,你不能崩溃,不能发疯,不能死。越是不幸,越不能不幸下去,因为不幸本身没有用。要像钢铁一样活着,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拥有一切的人无从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就算知道那也只是命运的一部分,完全没什么可说的。以为自己拥有一切和一无所有的人差不多,其实过去和未来都是不可知的、被控制的,这还不可笑吗?人生就像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把篮子拎出水面,就以为篮子是满的。生命的形式本身很幽默。

  如果你看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张春,是个值得喜欢的姑娘。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七):就这样也很好

  喜欢的句子:

  # 夏天又浓又懒,连话也懒得多说,气都懒得生。

  #也许她和我一样试着多去看看,而不是急于发表意见了。

  #想到今天开门打扫的时候,昨天捡来插的那朵蔷薇花苞开了,开得那么柔嫩芬芳,我捧着它闻了好久好久。一定是神在用它抚慰我的心,让我在漫长的一生中,又收拾到值得受苦的一帧。

  #白开水要刚好烫嘴的温度,但是不会真的烫到人。微微感受到滚过嗓子的温度。最好是用力喝到满口,让烫嘴的开水轻轻烫到整个口腔。

  玻璃瓶装的可乐冻到正好出现柔柔软软的冰粒的时刻。上上下下都悬浮着那种冰粒,不管是大口还是小口都可以吃到它。那是梦幻可乐。

  薯条,刚出锅,热热的,外表脆脆,还有一点明显的细盐在外面,里面是软的,最后好拿硬而热的薯条刮刮甜筒冰淇淋冷热咸甜硬软一口吃到。

  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

  热馒头应该撕开夹红烧肉和油条。但只是把红烧肉和油条整个放进去是不够的,应该把它们分别剪成丁,然后把馒头至少分成三层,很整齐地摆进去。这样当你一口咬下去时,才不会因为肉或者油条一下没咬断而扫兴。

  白米粥的话,半筒米,一碗水的比例正好。几碗水就是几碗粥。煮粥分量不合适可是很麻烦的。关键是要查看一两次,搅一搅。煮到正在糊但还没有太糊,每一粒米都裂开并膨胀并且米汤变白了,舀一下却不分开米和水的程度最好吃。

  旺仔小馒头不应该很多一起嚼,太口干,而是应该一颗一颗地含着吃。因为有口水,它会在嘴里一下子塌掉。每次都会很高兴。

  蜂蜜小麻花应该摆在桌上,略敲到碎,一小颗一小颗地吃。他应该成为一种办公室零食的。因为坐在格子间里把手一次次伸向显示器下面的位置,不需要仔细看就可以拿到它,装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放到嘴里,盯着电脑慢慢地咀嚼。其实心里非常高兴。

  #世界上有两种人,有的人要做什么事,就有极其坚毅的意志,克服一切障碍,坚定地做下去,并且认为那是应该的,不把这种事当一回事。有的人又蓝,又想更好,永远都在上进的压力和自责里挣扎,被失败感深深笼罩。

  #最早我认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自由。后来我发现,不想干什么就能不干什么,才是自由。

  #有一些偶然的瞬间,以及在这些时刻里生活着的人们,让我心生眷恋。

  #想起麦兜的妈妈对麦兜说的话“像我们这样的女人,哪一个不能随时掉下眼泪呢?”

  #全热恋的人冷静是不对的,因为能够热恋本身就很幸运,而且那是每个个人的生活里为数不多的特别闪亮的日子。

  #我还要确认许多东西:是一个有合适棉衣的人,是一个有合适电脑的人,是一个有合适拖鞋的人。那些东西都必须与自己息息相关,难以替代。总有一天,周围的物品变得正正好,不多也不少。如果每一样东西都可以这样确认,生活会变得渐渐安全,那时一切都将正好。而即使是原先已经破碎的自己,也将被一点点搭建。这时的搭建,不再是大兴土木,而是水滴石穿。

  #他们恨你,是因为他们毁不了你。

  #人是一个时间单位。你说一个人是福建人,是企业家,是男人,这都不足以定义一个人。人们会说某人是在某段时间做了某些事的人。我认为他解释了为什么人有成就高尚的需要,希望自己的时间单位具有尽可能高的质量。

  #没有疯,不自杀,心沉似铁。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八):我们总是在假装坚强

  我很难把一位作者归类,特别是像张春这样的作者。在很多人看来,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她的身上闪耀着常人不可及的光芒。张春的头衔很多。在介绍她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提及,晴天见板娘、知乎说书人、糖公益创始人之一、犀牛故事主编、职业冰淇淋师等等等等。可是通过这样一本书,《一生里的某一刻》,却让我体会到在简洁文笔中间、全身光环背后的那个张春。

  真诚的张春。

  一本书,二十一万字,289页,《你好,小地球》、《梦境仓库》、《我和她》和《世界尽头的风景》四个小节,42个故事。张春站在我面前,微微笑着,或者也许板着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我面前,给我讲故事。

  这些故事不是血腥惊悚,不是悬疑变态,没有心惊肉跳、迂回曲折的情节,只是那些平常生活,身边人,身边事,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却把人性中最平凡最善良最微小的幸福和悲伤写到极致。

  张春的朋友,尊贵的大阿紫斯基在序言中写到:

  “喝第二杯犟驴时,不知为什么和阿春聊起了以前的一个恋人。我随意地说着,并没有多少情绪起伏。喝到第三杯时,侧过头去看了眼阿春。她个子小小的,很深的双眼皮,整个身子转过来专注地看着我,两脚踩在我椅子下的横杆上。被这么看着,我有些紧张和尴尬,心里有些后悔,磕磕巴巴想换个话题。

  ‘你得多难过啊。’她忽然说出这么句话。

  我仓惶地看了她一眼,很害怕看到的是一张虚伪的表面挂着同情底下却是掩不住侥幸和笑意的脸。太多人脸上可以看到过这种表情了,僵硬地压着嘴角,深不可测的眼睛,和过度的高亢的的让人分不清是惊讶还是喜悦的语调。

  没有,她不是那样。只看她一眼,我就知道她是真的在为我难过,微微张开的嘴唇,傻傻看着我,眼神是无助的,茫然的,像目睹了车祸发生呆愣在马路旁的小孩。我慌了,装出的淡然被冲垮,前言不搭后语地又说了好些话。

  这之后,我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敢跟她说任何难过的往事。只说一些开心的,愉快的回忆。欢乐和痛苦,都可以在和她述说时看着她的眼睛再翻倍地经历感受一次。”

  “只看她一眼,我就知道她是真的在为我难过,微微张开的嘴唇,傻傻看着我,眼神是无助的,茫然的,像目睹了车祸发生呆愣在马路旁的小孩。”“欢乐和痛苦,都可以在和她述说时看着她的眼睛再翻倍地经历感受一次。”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是很羡慕张春的。因为有阿紫懂她。当然,我更羡慕张春的朋友们。因为有张春懂他们。

  也许是因为骄傲,也许是因为倔强,也许是因为逃避。我们都在对自己说,这个世界不会有人真心喜欢一个弱者,不会有人真心怜惜体无完肤的伤痛。所以我们只能用一种表情游历人间,漫不经心的微笑。再痛再苦,也只能“随意地说着”。

  坚强,要坚强。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变成镜子里的陌生人。微笑,大笑,骄傲。没有伤悲,没有脆弱,不可见伤痕。还要继续这样活下去。

  我们的坚强可以骗过很多人,甚至我们自己。

  可是她能感受到,张春能感受到。她的眼里有最真你我,再用最真最平最节制的语言写下来。

  张春写Mona,婷婷,蔡小乐,阿紫,小蛮,写那些偶然的瞬间,以及在那些时刻生活的人们,让她心生眷恋的人和事。不过是平凡的白描文字,却不知为何,阅读时我一度喉咙哽咽。

  在《时间之外的人》里,有一位F。张春写他,貌似不切实际,不思进取,却有一颗为女孩而生的侠骨柔肠。

  “在他周围都是十五六岁的男孩女孩。”

  “这么多年以来,总有一两个问题少年,经年累月地和他生活在一起,只是人总在换。”

  “他们一批一批地长大不知去向。”

  “F却会用无限的耐心和天真的办法帮助他们,比如为了一个问题少女的快乐,请求一个问题少年可不可以好好爱她……”

  “有那么一天,他的一个小朋友沉静地跟我说:阿春姐姐你要常常去看F,我觉得F很孤独啊。”

  “看起来,他们在一批一批地长大成熟,开始面对更复杂的人生,F不长大,在原地等待自己从孩子变成一个死人。”

  “想起那些对时间流逝无动于衷的人我总是心惊。他们究竟是非常天真还是非常怯懦还是非常智慧,还是另一个比人类更善良温柔的的物种?”

  天真,怯懦,智慧,善良,温柔。这些词,其实应该属于张春。立意于生活的文字,立意于赤心的作品,不是轰轰烈烈,却更具有沁入人心的力量。张春会画画,她对世界的刻画就像她的画一样,安静,五彩,简洁,精准。看她写下的故事,我始终在温暖和悲伤之间游走,仿佛被一根生命之绳紧紧束缚。透过她的文字透过她的画触,仿佛可以看到她对整个世界、整个人间的怜悯和爱恋。

  如果我说张春的文字颇具人文关怀,会不会惹得她哈哈大笑。或许是更敏感的感受到世间万事万物的悲欢离合,才会有这样的张春,不拘小节、体察入微、悲天悯人的张春。

  我们总是在假装坚强。张春也是。还好有她,有这样的天赋,为我们写下如此真诚的故事。让我们在无数温情细节和感人瞬间里,把那些生活压力的艰辛、挣扎和无力感最终都化成希望的星点光芒,照亮人生。

  最后我要说,和李青菜sama一样,我觉得《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一文某些观点还是值得商榷。比如冬天可以烤炭火的时候,最好的消遣当然必须是烤冰糖柑配红薯干(片)!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九):一生里的某一刻

  如果我不是她的朋友,只是无意中遇到这本书,我该有多么欣喜,一定会迫不及待买许许多多本,送给我的所有朋友,然后告诉她们:“你们知道吗!有个女作家叫张春!她的书!!你们一定要看!!”

  怎么来描述这本书呢——当我收到《一生里的某一刻》,拆开塑料封皮,真的…舍不得…翻开。封面是阿春画的秋叶——就算是枯萎从树上掉落下来的叶子,也会有这么热烈的色彩。而书边缘的刻度——当初看到封面的时候,我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的一个刻度,看到书的刹那,我明白了它的含义。不是时间记录文字,而是文字把时间镌刻于纸张之上。

  书里的插图和随书附赠的六张明信片,都是阿春自己画的,只有看到,才能体会到底有多美。

  打开书,我并不是从第一页看起,首先看的是风靡网络的那篇《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坦白讲,那并不是我最爱的一篇,可是每看一次,都觉得人生在世,真的是要多富有就有多富有,自然赐予我们所有普通的东西,都那么了不起,值得赞叹与感激。这是会被每个人都爱上的文章。然而我爱却不是最爱。

  我最爱阿春写朋友。她写的朋友,大部分都变成了我们的朋友。小蛮、阿紫、乐乐、mona……她们是那种,就算没有任何头衔,也会是这个世上最珍贵最有趣的人。如果没有阿春,我们该去哪里认识她们?

  书中有一篇的名字是《大文》。好多年前,阿春就对我们说过她的故事,一直在心里念念不忘。我多喜欢她啊,常常想起那个走路都不走盲道,善良到无以复加的女孩。而今,看到这篇,忍不住一遍一遍一遍地看,每看一次都会泪流不止。最少看了十遍,流了一斤的眼泪。我想,除了阿春,没有人懂得大文,那种不能倾诉的慌张,只有阿春能懂。

  另一个朋友银银说得对,看阿春的书,是需要中场休息的。根本没办法一下子看完,因为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哭得心都揪成一团。痛到想把阿春拽过来,拼命摇她:“为什么写成这样!哭都难以排解心中的疼痛。”

  可想而知,写的人,写下这些字的时候,会有多痛。所以,看她写家人、病痛。真的无法看下去,只能哭。哭完,吃点巧克力,才能继续。

  如果有一天,你读到这些文字,发生和我一样的状况,那就把书翻到第一页,先看阿紫写的序,再看正文第二页的《雨天不见晴天见》吧。你会发自内心,露出最自然会心的笑。

  这是很奇妙的阅读体验,会让人哭完变得清澈,笑过之后变得通透。觉得她的一刻一刻交织进我的,她的回忆覆盖我的,她与我,那么亲近,如同亲人。如同一个人,同她一起,体会人生的悲欣交集。

  我不知道阿春为什么会写这么好。不知道她用得是什么技巧。有时觉得她生来应该写作,有时候觉得她生来应该画画,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来应该做生意。上帝大概也爱她,手挥一挥:“你下去吧,你爱做什么做什么吧。”

  于是她才能带着爱与天份,用生命去写去画。一个一个字都是活生生的,痛苦的字在哭泣,开心的字在微笑。这不是天份又能是什么?

  这本书,在我剩余的人生里,将会不时拿出来看。一直到老,还是会看。当我们家的书柜里,摆满阿春的书,我依然会钟爱这一本《一生里的某一刻》。最爱每一篇。

  你们一定也会是这样。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十):一个人的人间

  认识张春,就是托这本书的福。一年多以前,我刚刚做了一个小小图书编辑,在知乎上搜寻可以出书的作者,看到张春,诚惶诚恐地询问,她给了我几个她写过东西的网站链接,让我自己去整理,还不停鼓励不好意思怕做得不好的我,没关系,工作嘛。我又懒又没经验,将她写的东西细细地读了一遍,再细细地复制黏贴到word里,再读一遍,将不要的剔掉,要的我也在一边读一边想,要怎么划分章节呢?章节要取什么名字呢?后来将一切都整理好,我心满意足地开始填选题表,又开始想要取什么名字呢,要怎么包装呢,要怎么样怎么样呢……

  说到这里,几乎要让别人以为这本书是我做的了,然而不是。最后将选题表交上去,还要审核,我就满心期待地等啊等啊,结果竟然一直没有下来,到最后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许是我写得不够好,最终没有通过吧。后来看到刘鑫老师签了阿春的书,已经失望的心还是忍不住叹息。关了浏览器还默默地哭了一场。

  很奇妙的事情,我也是打算给这本书取名《一生里的某一刻》,我也是打算在封面上加上刻度的元素,所以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竟然有刻度的时候,心里就忍不住微微笑起来。

  看完这本书,突然记起来几个小故事,都是张春讲过的。比如那个在公交车上听见两个小女孩第一次穿高跟鞋的故事,我当时看了,深处的那颗少女心几乎要化了,我真是太爱那个故事了。还有那个"怎么和小孩子相处"的故事,那几个故事里的小孩子一个个都那样有个性,也许是在张春的眼里,他们才这样丰富吧,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个说"反正时间还多的是"的小男孩,那样轻飘飘的一句话,勾起许多思绪。

  我觉得这些故事都太温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张春坐在晴天见门口晒过的阳光。当然她文章里从没提到过她在门口晒过太阳,但人的想象是不受限制的,何况我又离她这样远。我想把这些故事分享给世界,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兴致勃勃地给张春发私信,兴致勃勃地整理文章,我实在想让大家都能看到,这样好的小温暖,简直是从心里生出来的温暖。然而后来在她给的链接里看到她的其他生活,不禁又黯淡了。

  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兴奋地对我爱人说,我发现了一个人,她读过好多书,特别会写东西,尤其让人羡慕的是,她在厦门开了一家冰淇淋店,只在晴天开门!多么让人羡慕的生活啊!然而读到她后来的文字,了解她一路走来的艰辛,知道她当时忍受的痛苦,心里就一阵羞愧,我是多么浅薄无知啊。她就像一片深海,我即使看完她写的所有东西,也根本没有了解到她什么。

  那一阵,也许是因为比较心疼她,我在心里会时不时和她说说话,之所以不和她说,是因为我觉得我根本无法感受她的感受,何从安慰呢?更何况,安慰这种东西,如果不是来自相爱的人,其实没有什么用。我那时每天上班都要从美院经过,每次经过,我都用一种非常温柔的眼神看一看里面的建筑,再看一看来往的学生。

  也正因为她太难了,写出来的一些东西有些太阴暗、太绝望了。我在想是不是要删掉一些呢,可是删掉了会不会更让她觉得难过,觉得"果然是不被理解啊"?我和她说,她说没关系,"难道要指望一本书囊括一个人的一生吗?"我也就释然了。

  我怀着巨大的柔情去做我的第一个选题,那段时间,我非常开心,感觉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有时下班会情不自禁地看着已经灯火通明的陌生的北京,心想我即将给你们带来一股清泉,是经历了反复的敲凿后从心底涌出来的清泉。那样天真的想法天真的人,真的存在过,所以大概也能理解,为什么最后希望落空后我竟然哭了吧。

  我就是这样抱着强烈的分享心态去做这本书,尤其是我前面说的那些小故事,我简直想告诉全世界,所以读完这本书,尽管隔了一年多,我还是能发现,书里没有收录这些故事。心里微微地失望。没错,阿春是不容易的,是经受了许多苦难,然而,我这样想,正是因为承受过那样的苦难,内心被反反复复地揉碎,才能真正地温柔,温柔地发现那些平常日子里的温暖。她坐在那两个女孩前面听她们讨论第一次穿高跟鞋的那个时候,真的很像一朵花啊。

  我还看过她写的很多搞笑的东西,我看着根本笑得停不下来。比如,我看过这样的小段子:她说她们公司食堂里排队总有人插队,所以一直原地不动,她就和她的朋友讨论:"我们食堂的队伍长吗?""不,但是很粗。""我们食堂的队伍长吗?""不,但是越排越长。"这样的小段子我也觉得很有意思,舍不得删掉,放在稿子里。也许出版业专家会觉得我一点都不专业,抱着一股傻气在做书,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些瞬间,都是那样丰富,这些点滴,构成了张春。她就是这样,虽然怀着痛苦,仍然有趣、温柔,这些都是她啊。每个人都会有这些不同的一面吧。

  那些有趣温暖的故事,我自己是觉得,好像那个时候,她的心稍微打开一点了。

  现在在我手边的这本书,我读着,似乎是一本私人的书吧。虽然她在谈论这个人间,讲着一个又一个来往的人,但是讲述的时候,感觉心还是闭着的,那些字句,是从心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是它们自己想走出来的。

  并不是说这样就不好,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当然也想过我能不能做成这样,或是做得更好,我想我是办不到,里面的文章经过了一些巧妙的处理,而且纸张、装桢设计什么的,我肯定没法做到这样完美,我估计只能做出一本真诚而普通的书。后来读了刘鑫老师的做书笔记,也明白了许多。刘鑫老师是抱着理解抑郁症的想法做这本书的,自然做出了这样的感觉。而且他对张春作品的理解比我深刻太多,我如果做这书,一定无法好好驾驭。

  也许刘鑫老师就是要做成这样私人的感觉。说是私人,是因为,里面的字句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你读的时候,也是自然而然地在心里呼应着的。你简直不是用眼睛将内容看进去了,你是在用心与她一起念。

  这就是一种理解吧。她只是在谈论她自己,或是她遇见的人与事。但是我却觉得,她在谈论所有人心里的那股疼痛,那处温暖,那种失去了什么的感受,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在内心得到共鸣。这是通用的语言。

  然而你不知道怎么向别人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有趣吗?好像不是有趣不有趣的问题。这本书有讲什么大道理吗?好像是有一点,却不是在教你什么。这本书有什么用呢?我不知道,这是我的书,私人的书,读进去,就像进入了自己的一个人的世界。

  然而,理解,难道不是我们坚持走在这世间所追求的力量吗?理解,难道不是我们坚持走在这世间所需要的力量吗?

  理解本来就是两颗心的问题,永远不会成为一群人的问题。这本书,在我看来,可以让人得到理解。

  还有一件有关的事情。那时我在换工作,也是一年前,一位前辈将我介绍给一个朋友。我那时朝他说起张春的选题,我说她很厉害,我很喜欢她云云。他问我,她有什么病啊?我说了,他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有很多更痛苦的事呢。我惊呆了,心里立刻打消了继续向他求职的想法。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应该会越来越强,越能倾听,越能宽容。他竟能将他不了解的痛苦随意地嘲讽,我立刻就想到他当时讥讽别人用的话:他没有长成他那个年龄应该有的样子。

  而张春,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太多,所以才能对别人的痛苦抱有相当的理解吧。所以,这本书,就好像是我们自己无数个孤独的午夜里那些飘荡的思绪一样。

  《一生里的某一刻》,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标题,如果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一生里受苦的一刻,幸福的一刻,许多无法言喻的一刻,最后都会像阿春那篇文章里的那样,就像走在长长的铁轨旁。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你无法忘怀。

  有时面对世界的庞大时,心里涌现的那种无法表达的情绪,阿春都以她的痛苦与温柔为桥梁,一一诉说在这书上。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一生里的某一刻读后感10篇

http://m.sbbzjw.com/gandongwenzhang/274395.html

推荐访问:

感动文章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幸福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百年情书》经典影评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