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奶水》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11-28 哲理句子 阅读: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精选10篇

  《伤心的奶水》是一部由克劳迪亚·略萨执导,玛佳丽·索利埃 / Susi Sánchez / Efraín Solís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一):女性力量和秘鲁历史

  很幸运在南美的时候和几个秘鲁朋友看的这部电影。要看懂这部电影,要了解秘鲁的历史,这部电影反映了秘鲁内战对安第斯原始部落人民折磨留下的深远影响。La teta asustada 直译是 scared breast, 所以milk of sorrow翻译得也不错。女主人公就是因为喝了恐惧的奶水,苦苦摆脱心灵的恐惧和悲伤,这是秘鲁内战期间以及其他阶层对他们的迫害造成的创伤。“整个电影是女主人公心灵解放的旅程”(wikipedia上看到的)我认为很恰当。

  电影画面拍的非常美,比如女主人公和她的女主人对着捡珍珠的那一幕。也跟着电影学了一些秘鲁的风土人情(那时候还没有去过秘鲁)。同时身为女性的原因,也非常支持电影对女性力量的描述 。导演也是女导演,并且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后裔。比如女主人衰落的家境和对待女主人公的刻薄态度,可以看出导演的对西班牙殖民的反思。总之是非常优秀的一部电影,就是主题十分沉重,看起来会非常郁闷(p.s. 那个阴道里面塞了土豆的情节让我从头别扭到尾。后来网上查,有些安第斯的部落就是有往阴道里塞土豆保持贞洁的传统。)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二):《伤心的奶水》:上帝打开一扇窗

  《伤心的奶水》是我看到的第一部秘鲁电影,也许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秘鲁就像中国一样,神秘且有远古魅力,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有多少人有机会去到秘鲁,了解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哪怕真有人能够去当地观光,也无非走马观花,那里民众的生活又有谁会真正关心。

  这届的柏林电影节非常有意思,在主竞赛单元,有好几部关注人类灾难的影片,比如描述战争、描述恐怖袭击和描述恐怖集权,但都不直接面对灾难本身,而是讨论灾难带来的遗祸。《伤心的奶水》也是这样的一部影片,它讲述在2000年秘鲁的恐怖集权结束之后残留在民众中的隐痛与遗恨。全片围绕家境贫寒的秘鲁少女法斯塔展开,法斯塔长得楚楚动人,有些像空虚但执拗的受虐娃娃。在恐怖分子争斗时期的秘鲁,被虐待或强奸的女人会得一种神秘的病,法斯塔的母亲非常不幸地感染了此种疾病。法斯塔也因饮用母亲的乳汁而患病,这乳汁被人称作“伤心的奶水”。 法斯塔的母亲因患病深重,永别人世,法斯塔却因此深深恐惧。她畏惧死亡,一方面为母亲的撒手人寰,一方面为自己叵测的未来。

  法斯塔经人介绍,到了女钢琴家的家里做女佣。女钢琴家遭遇事业低谷,心情跌宕起伏,甚至损坏了家里的钢琴泄愤。法斯塔和偶尔来主人家做园丁的男人有暧昧情愫,她弟弟周边的朋友也莫名地喜欢上了她,但法斯塔却聚精会神于如何与病魔作斗争,为了治病,她将土豆塞进阴道。

  法斯塔偶然哼出的灵性歌曲深合女钢琴家的心意,女钢琴家用珍珠得法斯塔一次次地演唱。没想到,女钢琴家窃取了法斯塔的歌曲,她大肆演出并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她马上无情地抛弃了法斯塔,责难她离开自己。法斯塔倍感伤心,于恐惧之外更添寂寞。对于她这样无依无靠的女人来说,政府强权、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以及有钱人对她的迫害都是一样的。

  在电影的开篇,便是法斯塔母亲的葬礼,此后,他们家一直延续着多个莫名其妙、带有荒诞色彩却质朴的婚礼。法斯塔的命运和葬礼以及婚礼有机交融,当她被炒鱿鱼回到家后,家里的孩子在土坑里蓄水游泳获得的欢愉极大地抚慰了她。她养的那些花也惊喜绽放,对她来说,恐惧的阴霾似乎一扫而空。

  乳汁向来甘甜,是与繁衍生息、母亲、哺育甚至成长紧密相关的。但在这个电影中,奶水却成为了疾病传输的通道,成为了法斯塔染病的根源。尽管秘鲁受恐怖威胁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但法斯塔却深受其害,不光是莫名疾病对她肉体的伤害,还有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和对死亡降临的担忧。

  也许这部电影,是上帝偷偷打开的一扇窗,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得以交流。看到法斯塔从长长的阶梯走回家,从繁华之地走向贫瘠与拥挤,就好像曾经的懵懂人类走向天国寻找真知。就像蒂尔达所说:“一个人在黑黑的地方看着银幕,看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在同步地上演着同样的故事。原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也是这样想的,他们遇到的困境和生活的难题也和我们是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虽然有人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但这种际遇对我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三):一部装B的电影

  对不起,用了不雅的词句,但唯有用它,才能表达出我对此电影的感受。

  因为此片是柏林电影节的获奖影片,而我又是一个比较欣赏柏林电影节的人,再加上这是一部来自南美的影片,所以在未看影片简介的情况下,我就看了此片。不过,这样一来,倒有了一个奇妙的结果,我竟然未能看懂电影。看完后我又去查了一些关于此片的资料与影评,才知道该影片竟还蕴含着如此深的政治及文化含义,呵,这B还装得够大的!

  说实在的,看电影也看了很多年了,所谓的小众影片也看了不少,但不管怎样,最少还能让你在影片中看懂个七七八八的,哪怕是连蒙带猜。这部倒好,从影片中你看不到任何的背景交待,一切都是那么的含糊,然后需要你下来后,根据导演的叙述,你才知道原来他的历史背景是在秘鲁的军人统治时期,在导演的指引下,也才明白了女主角的恐惧,也才能将那些细碎而无逻辑的镜头自以为是地连接在一块,自我叙述出一个感人的故事,才明白每个镜头下导演的微言大义。于是,对电影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对导演也顿生膜拜之意,原来导演如此深刻,原来电影的背景如此饱含文化,原来导演对于给予那个时代以如此尖刻的批判,如是,一个装B的大导演诞生了,一群自以为懂得电影的人开始了摇头晃脑。

  一部不能在电影里将背景交待清楚的电影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吗?一部不能清楚地叙事的电影算是一部好电影吗?电影中不能解决问题,而只能靠电影外的叙述来完成,这只能说明导演一是在装B,再就是功力不够,只能靠他在影片中无力表现的宏大主题来唬人,这样的导演居然还有人捧,也够让人失望的了。也许,这就是一个装B的时代?

  当然,这样说会得罪不少人,不过你们先别忙着骂,先回答几个问题:你从影片中何处得知这是描写秘鲁军人统治时期的?女孩的恐惧谁都看得出来,但你又是从那个镜头中知道她是恐惧被强奸?你又是怎么知道她的下体塞进的是土豆,而她剪下的又是土豆芽,而不是铁丝?你又是如何得知那些撒落珍珠含义的?乳房的含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算了,懒得问了,因为你从电影里根本看不到这些,只能靠事后去寻找资料,去充分发挥大脑的联想,去猜测导演的含义,一部电影拍成这样,也够无耻的了。一个观众做到这样,也够悲哀的了。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四):看不懂的悲伤

  的确没有看懂。更糟糕的是碟片上的介绍跟影片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大概柏林电影节将金熊奖颁给这部秘鲁影片是有我不懂的深奥道理的。

  女演员一张素脸,有着高原晒过风沙磨砺过的粗糙和脏污,但这样也遮掩不住她青春的俊俏清秀,一头乌黑长发在空中飘舞时,美丽的姑娘是那么动人。

  秘鲁荒凉贫瘠的山区,一毛不长的鬼地方,婚礼的喜庆场面也让人看得心酸,洁白的婚纱,贫民窟的鸽子,人民载歌载舞。再难的生活,也得活下去,可不是吗。看着这样的生活,我们是不是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我们的国家,女孩子们不用在阴道塞进一颗土豆来防御暴力。

  女孩儿唱歌的时候尤其美丽伤感:我们唱吧,唱吧,歌唱美好的事物,为了隐藏心中的痛苦,为了隐藏伤痕,仿佛痛苦不存在,伤痕不存在......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五):恐惧

  几乎是在不断起立坐下的姿态下看完该片

  应该说比较沉闷

  与其象简介里说的她是染上了母亲的怪病

  还不如说是染上的是恐惧

  对男人的恐惧

  母亲临死前还在唱着受惊吓的不堪往事的歌谣

  想来以前这是经常和女儿交流的方式

  所以 女儿会那么离群索居 远离男人

  甚至用土豆塞到自己阴道里

  因为听说曾经有个女人这样保全了自己

  而她以为从母亲的乳汁那传染上的病其实应该并不存在

  其实只是内心的恐惧

  到了钢琴家家里后

  每次拿剪刀剪体内已经发了芽的土豆

  但是都弄不出来

  我想是因为她已经慢慢开始面对自己的恐惧

  土豆在体内发芽并影响自己的健康的恐惧已经超过了对男人的恐惧

  那个花匠已经逐渐让她打开了自己的心扉

  最后她躺在花匠怀里说要把它拿出来拿出来

  而因为一直以为有和母亲一样的疾病

  和母亲格外亲密

  最后把母亲的遗体背到沙漠边上的海边时

  我想她真正克服了内心的无助和不安全感

  而最后花匠送过来的一盆花

  我以为是花底下埋着两个土豆

  她闻了闻微笑了

  恐惧应该消除了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六):只有女性才看得懂

  毛姆在«刀锋》的第一章里写到:故事是几乎没有可述的,结局既不是死,也不是结婚。死是一切的了结,所以是一个故事的总收场,但是,用结婚来结束也很合适;那些世俗的所谓大团圆,自命风雅的人也犯不着加以鄙弃。

  而这部电影的开头是死亡,结尾是结婚。与其如许多影评人所说的这是一部有浓厚“秘鲁政治意味”的影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带有魔幻现实意味的女性主义的影片,当然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有多种诠释可能性的电影,我非常喜欢Jacques Mandelbaum说的这句话:“在一部充满自由气息,具有女导演的天赋跟美感的作品,它做到了举重若轻。”

  什么是“举重若轻”的电影?---如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在“老娘舅”般琐琐碎碎的家事纠葛中体味到人生的孤独和苍凉;如杨德昌的《一一》,在中年危机在一家老小的生老病死之间拷问着人生;你曾经有过至少一次的去看看你后脑勺那一面的世界吗?如侯麦的《侯爵夫人》在絮絮叨叨的对话中简单地道出爱欲责任与道德。

  无疑的,《奶水》这部电影更体现了女导演特有的对女性自身苦痛灾难的体察入微,这是关于女性自身痛苦成长的影片,是一部禁锢与挣脱相对抗的美学产品。看不懂的都是男性吧?试问:如果你是一名女性,难道你会不了解“下体里长着会发芽成长的土豆”所寓含的生理上及心理上的意味;如果你是一名女性,难道你会不体会到“独自在喧闹大街行走”、“在陡峭的阶梯上远远看到有男性朝你走来”的那份恐惧;如果你是一名女性,难道你会不体察到“嘴叼红花为心仪男性开门,但开门刹那却将花吐落在地”的那种羞涩? 如果你是一名女性,难道你看到“女主信守了自我承诺完成了自我救赎,最终驮着母亲的尸体在大海和沙漠之间大声喊道:‘妈妈,我让你看到大海了!’”会不潸然泪下的?

  什么是“大海”?那是女孩及母亲及所有女性的精神家园,是你经过多少内心挣扎,抛去多少痛苦回忆才能跋涉到达的幸福彼岸。

  电影里有太多的沉重母题:1,生与死----老妇的死亡安葬和表姐的婚礼是同时进行;2.压迫与反抗---白人女主人剽窃了土著女孩的歌曲到最后女孩紧紧拽着本应属于她的珍珠。(可以想想珍珠对女性的寓意);3.男性与女性的----女孩初始对男性天生的紧张恐惧到后来的和解共存,直到去医院将那个“会长毒芽的土豆”从身体中拿掉。。。这些都是柏林电影节所喜欢的。

  光听听这样的母题就有够沉重的了,但女导演却有举重若轻的好本事:电影开始就在老妇如泣如诉的民谣吟唱中交代了“老妇在军政恐怖时期的悲惨遭遇”,并不多加以赘述;全片有音乐般的松弛有度的节奏,悲伤和欢快浑然一体,就如现实人生。犹记得那个场景:舅舅说要将老妇的尸体埋在屋外的土坑里,可在未成为埋葬地前,大伙却将那个土坑变成了免费泳池,放着音乐,撑着太阳伞,虚构着度假圣地的假象繁荣。(我真是爱死了这样的民族性格,也许我的前世在南美。)好莱坞大团圆的结局为她也赢得了奥斯卡小金人。但,“那些世俗的所谓大团圆,自命风雅的人也犯不着加以鄙弃。”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七):一颗马铃薯的重生

  在资料馆看完这个片子,开头就听女主母亲的独白唱歌,非常的沉重和压抑,一群禽兽非常变态的强暴女主的母亲,那乳汁感染了女主,是这种恐惧渗透了她的内心,她的灵魂很单薄,就好像她对园丁说,如果不贴着墙走,就会被鬼混抓走,她对男人充满抗拒,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她往下体塞入马铃薯,不断剪掉长出的芽,她的身体是痛苦的,精神也是,她忍受着创伤,自我疗愈,园丁给她一把糖果作为礼物,她却没有接住,仓惶而逃,她质问为啥没有马铃薯,园丁说,除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其他的事情都是我想出来的,也是告诉她不要过度的去担心,马铃薯随地可见,而且不易熟成,这句话不知道有什么深意~女主的舅妈曾说,他们生下来就没有证明,死后就更没有证明了,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用什么证明他们的存在?或是来到过这世界?还有就是那个夫人,也许女主唱的美人鱼的歌就是隐喻,夫人贪婪而且没有遵守诺言,她没有作品的时候摔掉了钢琴,园丁对女主说,钢琴的残骸仿佛还在唱美妙的音乐呢,感觉园丁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的舅舅在女主表妹婚礼上捂住女主口鼻,女主挣脱,可能也是让女主有了更加求生的欲望,故事的最后,女主取出了马铃薯,应该也用自己应得的珍珠带母亲回到故乡,没有在村居里,而是在大海边,让她的母亲永远面朝大海,放下伤痛,回归于旷野,得到释然,女主闻着马铃薯的花的芳香,从此走出阴霾,再无忧伤,象征着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八):土豆

  母亲死去,女儿要将她送回从前的村落。为凑足运费,女儿去有钱人家里帮佣。这个故事本来很有梗,母亲的死亡与两个婚礼同行,不时哼唱乡曲的女儿的主顾是一位不再会演奏的钢琴家。影片一路沉郁,甚至婚礼场面也没叫人高兴起来。喝过"毒奶水"的女儿被人们妖魔化,形单影只,只有歌声慰藉。她甚至没有玩伴、男友,最亲的人除了母亲只有舅舅。若沿着女主的情绪,再往前走会否更好。在那个金碧辉煌的钢琴家家里,她如屡薄冰,让人隐约感觉前者是恐怖时期之后的既得利益者,或者说,那座大宅犹如恐怖重演,女儿目光所及的红墙碧瓦全是她与母亲苦守寒窑的光景。如鲠在喉,如土豆在阴道。没有欧洲导演偏好血刃私处给人的不适感,从那地方剜出一小块土豆则是一记闷棍。不知给谁打了,痛也喊不出来。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九):一颗马铃薯的重生

  在资料馆看完这个片子,开头就听女主母亲的独白唱歌,非常的沉重和压抑,一群禽兽非常变态的强暴女主的母亲,那乳汁感染了女主,是这种恐惧渗透了她的内心,她的灵魂很单薄,就好像她对园丁说,如果不贴着墙走,就会被鬼混抓走,她对男人充满抗拒,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她往下体塞入马铃薯,不断剪掉长出的芽,她的身体是痛苦的,精神也是,她忍受着创伤,自我疗愈,园丁给她一把糖果作为礼物,她却没有接住,仓惶而逃,她质问为啥没有马铃薯,园丁说,除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其他的事情都是我想出来的,也是告诉她不要过度的去担心,马铃薯随地可见,而且不易熟成,这句话不知道有什么深意~女主的舅妈曾说,他们生下来就没有证明,死后就更没有证明了,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用什么证明他们的存在?或是来到过这世界?还有就是那个夫人,也许女主唱的美人鱼的歌就是隐喻,夫人贪婪而且没有遵守诺言,她没有作品的时候摔掉了钢琴,园丁对女主说,钢琴的残骸仿佛还在唱美妙的音乐呢,感觉园丁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的舅舅在女主表妹婚礼上捂住女主口鼻,女主挣脱,可能也是让女主有了更加求生的欲望,故事的最后,女主取出了马铃薯,应该也用自己应得的珍珠带母亲回到故乡,没有在村居里,而是在大海边,让她的母亲永远面朝大海,放下伤痛,回归于旷野,得到释然,女主闻着马铃薯的花的芳香,从此走出阴霾,再无忧伤,象征着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十):《伤心的奶水》——-心灵的解脱!

  《伤心的奶水》是我看到唯数不多的秘鲁电影,也许对世界上很多人来说,秘鲁就像中国一样,神秘且有远古魅力,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有多少人有机会去到秘鲁,了解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哪怕真有人能够去当地观光,也无非走马观花,那里民众的生活又有谁会真正关心。

  影片描述了2000年秘鲁的恐怖集权主义结束之后,曾经的历史给秘鲁人民(影片更加突出的表现在妇女身上)带来的心灵创伤。由影片开始,母女俩人的一段歌谣对唱来看,法斯塔(本片女主角)为了防止自己被人强暴(或许是历史原因),便在自己的***中塞入土豆,这是对男性侵犯的一种阻隔。然而这种生理上的阻隔,不仅使得法斯塔身体虚弱,而且使得她在心理上对男性具有恐惧。影片名为《恐惧的乳头》,乳头作为女性的象征,表现了法斯塔对于男性的恐惧,或许可以引申为秘鲁人民对于恐怖集权主义的恐惧。然而,影片刻意避免了对历史和政治的描写,而是集中笔墨于法斯塔这一生理和心理上具有严重缺陷的女人身上,叙述了她在母亲去世之后,如何走出困境的故事。

  法斯塔经人介绍,到了女钢琴家的家里做女佣。女钢琴家遭遇事业低谷,心情跌宕起伏,甚至损坏了家里的钢琴泄愤。法斯塔和偶尔来主人家做园丁的男人有暧昧情愫,她弟弟周边的朋友也莫名地喜欢上了她,但法斯塔却聚精会神于如何与病魔作斗争,为了治病,她将土豆塞进***。

  法斯塔偶然哼出的灵性歌曲深合女钢琴家的心意,女钢琴家用珍珠得法斯塔一次次地演唱。没想到,女钢琴家窃取了法斯塔的歌曲,她大肆演出并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她马上无情地抛弃了法斯塔,责难她离开自己。法斯塔倍感伤心,于恐惧之外更添寂寞。对于她这样无依无靠的女人来说,政府强权、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以及有钱人对她的迫害都是一样的。

  在电影的开篇,便是法斯塔母亲的葬礼,此后,他们家一直延续着多个莫名其妙、带有荒诞色彩却质朴的婚礼。法斯塔的命运和葬礼以及婚礼有机交融,当她被炒鱿鱼回到家后,家里的孩子在土坑里蓄水游泳获得的欢愉极大地抚慰了她。她养的那些花也惊喜绽放,对她来说,恐惧的阴霾似乎一扫而空。

  乳汁向来甘甜,是与繁衍生息、母亲、哺育甚至成长紧密相关的。但在这个电影中,奶水却成为了疾病传输的通道,成为了法斯塔染病的根源。尽管秘鲁受恐怖威胁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但法斯塔却深受其害,不光是莫名疾病对她肉体的伤害,还有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和对死亡降临的担忧。

  也许这部电影,是上帝偷偷打开的一扇窗,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得以交流。看到法斯塔从长长的阶梯走回家,从繁华之地走向贫瘠与拥挤,就好像曾经的懵懂人类走向天国寻找真知。就像蒂尔达所说:“一个人在黑黑的地方看着银幕,看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也在同步地上演着同样的故事。原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也是这样想的,他们遇到的困境和生活的难题也和我们是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虽然有人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但这种际遇对我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伤心的奶水》观后感精选10篇

http://m.sbbzjw.com/zheliwenzhang/293713.html

推荐访问:伤心的句子 伤心的歌 伤心的英文 伤心的歌曲 伤心的句子说说心情 伤心的成语 伤心的时候可以听情歌 伤心的人别听慢歌电吉他谱

哲理句子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惊艳了女人的女人,美成什么样? 下一篇:《天使坠落在哪里》经典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