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6 文摘大全 阅读:

心读后感精选10篇

  《心》是一本由[日]夏目漱石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7-12-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读后感(一):世事如许,我心圆融

  一百多年前写的书,今天的我读起来是这么顺畅,亲切,真是不可思议。

  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原野一般清新温和的气息,使生命中最悲惨的亲友生离死别这样的事情都显得不那么骇人了。故事中的人物是那么真实质朴,他们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打动着我。读着这些春雨般柔和细腻的文字,感受到的是夏目漱石这位大师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温柔又富于同情心的呼吸。

  整本读下来,似乎引发我最大情绪波动的地方就是中间父亲即将死去而同时又接到先生的诀别信的时候,感到整个内心充斥了如同主人公一样的手足无措和难以抵挡的悲伤。但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平淡并没有让阅读显得枯燥,相反的,我是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每一个字,不时预想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最后当一切铺展在眼前时,也体会到了一切谜底揭开,而所有事情的发展又是那么合情合理的踏实感。

  读完后,当我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时,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又不禁预感到,道理已经默默埋在心里某处了,只等需要时便会出现。

  不过或许,透过这些质朴的人物,及将他们的举止、反应的原委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想告诉我们的只是,“人生中会发生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而那都是自然而然的状况,因此要学会泰然处之”。

  这跟我最近读书的整体感受不谋而合。原来我们这些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小分子,所经历过的每一种喜怒哀乐,乃至无法为外人道的微妙感受,应该差不多无一不被文学覆盖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又有什么孤独的,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心》读后感(二):悲观、厌世、自弃、忏悔乃至自杀的观念

  “我”与先生时间经历、人生阶段的悬殊,产生相互的看与被看、不同时态下的展望与回望很有意味,这种张力无形中催促我们快读下去

  先生的信件之后竟戛然而止了,先生自杀遂否、父亲重病如何的事似乎被作者忘记了一样,也是很奇异的。也许已不再重要了罢,不禁想“我”未来的道路如何转向呢

  1.人与人,即便至亲也是没法做到简单的理解的,而只能容忍共同的通常的庸俗的浅层部分。这在“我”在乡村的时间就已体现充分了。而与先生的相处则在这方面做着靠近的希望尝试

  2.个人的内心是瞬息万变的,卑劣与崇高、混沌与澄明、愉快与悲痛仅是一墙之隔,连自己也不能把握。“我”及先生的多疑、纠结、悔痛便是,这一层与康拉德《黑暗的心》有类似

  3.但超出的部分(仅就范围而非艺术性)在于夏目漱石将此种“心”的形状施及普遍的人生状况,(这层薄雾类似被压抑的叙事,从开始就蒙在青年“我”之纯真与激情上了)生起悲观、厌世、自弃、忏悔乃至自杀的观念

  日常化的叙述、语言,让我找到安稳过度到另一世界的感觉,而不需要像读现代派小说时的警惕

  (非书评,只是想留个记录,贴短评字数居然超标,so……)

  《心》读后感(三):仔细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也想赴死呢

  太迷恋这个故事了,于是放下手头的事情来试着写这篇书评。

  最初是寒假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被封面沉静的蓝和大大的“心”字所吸引,书封底的文字直接就告诉了我,先生自杀了。好奇,非常好奇,先生为什么要自杀,对于自杀者我一向是鄙夷,但不知为什么,对先生自杀的原因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到了这个学期,四月开始闲了一点,便找来读了。

  只想说说最后一段,先生的信。

  我在看完先生的信之后,极为危险地,产生了一种“我也想赴死”的情绪。前两天还在说要从日常小事中热爱生活的我,突然开始讨厌这个世界了,真是非常情绪化的一个人。因为一直在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以假象这封信是写给自己的也未免不可。

  他说自己自杀的理由,因为多年前k因自己而死,说到底就是自己杀害的,从那时起便想去死了吧,他说听到明治天皇去世的消息,认为明治精神始于天皇终于天皇,即使自己存活于世也不过只是老古董而已,他说乃木将军在天皇出殡之后也携妻殉死了,将军在遗书中说自己三十五年前战败后便羞愧难当想一死了之,不料一直苟活到了现在。“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是活过三十五年较为痛苦呢,还是将刀子插入腹部的那一瞬间更为痛苦呢?”

  总是好奇故事之后的事情,妻子知道先生自杀了之后会怎样,我见到先生的遗体时会怎样,我因为先生而赶回东京,最后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吗?似乎都不需要再赘述了,因为先生的信写完了,这个故事也到此为止了。

  译者在最后说“我要向欲认清自己内心的人推荐这部剖析人类心灵的作品”,而我读完之后依然没有认清。

  但回头看看先生在信的开头说的话:我将无所顾忌地将人世间的阴影投射到你的头上,但你绝不能害怕。你要凝神注视这些阴暗的东西,并从中攫取出于你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来。

  好吧。

  《心》读后感(四):麻烦的细腻描写,确是丝丝入扣写出了“心”的每一步

  偶尔走进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先是漂亮的包装让我都看了一下,书面上 夏目漱石 这鼎鼎大名的四个字和 “总想一死了之,不料一直苟活到了今日。” 这句十分符合自己胃口的话,导致自己直接拿到手里爱不释手,没有开包装试看,直接付款准备到家好好看一下。结果是三天,总共抽出了三四个小时吧,读完了。

  其实之前一直没有读过夏目漱石的书,所以看到最后看到译者解释 “麻疹书" 时,真是有点惭愧。作者最出名是一句话应该就是 “ 这夏夜的月色真美丽 ” 。在观看本书时心中也总是会感叹:这确实会说出这种话的人。比如刚打开读到第十页,有这样一句话 “在此类事情上,先生经常令我感到失望,而先生似乎既像有所察觉,又像浑然不知”。 这句话直接戳到我了,人与人相处之时这种大家心里知道而不说的情况难道不是很多吗,不说先生这种自身不停责怪自己的人,换做是一个害羞或者傲娇等等人 心里情况都是这样吧。我也不止一次和朋友说过这种事,但是这样描述出来,一点不露骨又表达的很细腻清楚。真是让人舒服。当然也要谢谢译者。书中这种情况很多,细腻到麻烦,心理活动一丝丝的抽离出来,所以阅读时也是不知不觉会发现书已过半。

  个人最喜欢第一部分,应该是俩个人的相处方式和先生的性格很吸引我。第二部分也很不错,对于家庭中的一些心理描写让你觉得很真实,也会发现一些自己之前没有想过的角度。

  第三部分,也就是 遗书部分。阅读时我正在兴头上,不过读了一半停了下来,可能是因为事情的描述可以让你想到大致的结果,这就减少了一些阅读兴趣。当过了一天重新捡起来读时,不得不承认,是作者对事情和心理描写的太好了,才使我有兴趣读一读已经猜到的结尾。

  其实从封面上你就可以看出来,这绝对不是什么阳光向上的书籍。当阅读第三部分时,一边想着,呵,这有什么呐,负面的东西总是这样轻而易举的出现,没什么好惊讶,一方面又会不仅感叹,作者对于整个心理氛围的描写真是精彩,又细腻又连贯,读起来还有点酣畅淋漓的,最后当你读完时,又会想到,虽然是这样的套路啊,就是和你想的结果差不多的,但是这结果呐,就是这么一步又一步呈现在你面前,你敢说你不会这样吗,谁不会这样吗?

  总体来说,个人感觉不就描写细腻甚至到麻烦的程度,碰见比较浮躁和不拘小节的人应该会毫不犹豫的给他扣上 矫情的标签,但是这矫情的文章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像一个神秘的山洞,不禁想一直走到最里面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欲罢不能。推荐各位。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心读后感精选10篇

http://m.sbbzjw.com/wenzhaidaquan/283536.html

推荐访问:唐诗精选读后感 伊索寓言精选读后感

文摘大全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美国电影美国文化(插图第4版)》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智能时代》的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