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10篇

2019-01-26 人生格言 阅读:

《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10篇

  《爱默生论人生》是一本由【美】爱默生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一):Ralph Waldo Emerson

  早先时候,当我刚接触翻译时,我觉得“英文名”汉译这件事情很神奇。觉得最最神奇的汉译就是 Ralph Waldo Emerson 译为 爱默生。那简直就是一种 “化腐朽为神奇”,我想。撇开他的文字不谈,爱默生这个名字就足够让人喜欢,我喜欢默念这三个字,一遍又一遍。这大概是我对韵味的偏好。

  但看他的文字,就会知道。爱默生此人 并没有 “默”的成分。他像一个天生的演说家,full of thoughts and passion 将一切社会使命都让位于个人思想与情感世界的拓展。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人。厌恶睡眠、停顿、保存、衰老,期待万物的更新、萌发和生长……

  他足够勇敢,他将自己所思考的一切,不管多么粗糙,都表露出来。他像记者一样观察,像牧师一样写作,他赋予了那些或许简单的思想一种高贵的情怀。更重要的是,他不知疲倦地宣讲他所理解的一切,在他的后半生中,演讲是他最重要的活动。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公共知识分子。

  如此,在 Emerson这里,“默”与“非默”又构成了神奇……

  因为Emerson汉译的缘故,于我,读爱默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

  《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二):喂,你可曾听说才思也许能在青春年少时获得,智慧也许会在腐朽前成熟

  摘抄:

  喂,你可曾听说才思也许能在青春年少时获得,智慧也许会在腐朽前成熟

  灵魂的每一项许诺都有无数的履行手段;他的每一种欢乐都成熟为一种新的需求。无法抑制、随意流动、永向前看的天性,在最初的善意中已经提前表现出一种在其普遍的光照中必将失去特殊关注的仁慈。这种幸福的引进存在于人与人的一种隐秘而温柔的关系中。这种关系正是人生的魅力;他像一种神圣的狂热,一个时期突然把人抓住,在他的身心中掀起一场革命;把他和他的同类联合在一起……

  你虽已离去,但实未离去,不论你身在何方,

  你把你那凝望的双眸、多情的心留在了他的身上。

  其他的一切欢乐都比不上他(爱)的痛苦

  ——《论爱》及爱默生所提到的莎剧台词

  《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三):爱默生、惠特曼这茬儿美国人

  在美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比爱默生,惠特曼之流更美国的美国人了,他们歌颂自我,歌颂自由,写的就是美国文学,简直就跟英国文学没有毛线关系。

  爱默生先设计好了美国诗人的形象和风格,在《美国学者》一文中他又勉励美国诗人摆脱欧洲旧传统的影响,另辟蹊径。惠特曼的诗歌热情地回应了爱默生的呼吁。于是惠特曼的《草叶集》诞生了。

  爱默生相信"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自然》 ),惠特曼也认为,自然蕴含了自我所追求的人类价值。自然界无所不在的自由、活力和创造力令他身心振奋,动物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独立也让他羡慕不已(《我自己的歌》 )。在爱默生的哲学里,自我通过对上帝的共同信仰与其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在惠特曼这里,人类之爱替代了上帝的位置。作为这种爱的"大臣"(minister),自然为人类之爱的外化提供了材料,沟通了不同的时空位置。人经常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外在的物品上,即使后来他们自己不在场,这些物品本身就能传达他们的感情。艺术作品、古代遗址、伟大的人们居住过的地方,都能够带领我们进入过去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跨越时间的对话。

  很难说,对于“自然主义”的发展,惠特曼是不是青出于蓝,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受爱默生的影响很大,据说草叶集问世之后,反响惨淡,只有爱默生致信鼓励道:你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

  恐怕正是为着这句鼓励,这个初中都没毕业的印刷厂工人才会花尽毕生精力来充实草叶集,最终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翻不过去的那一章(和美国文学史考试中逃不掉的那一个考点= =)

  《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四):爱默生是不是反智主义者

  在爱默生散文的豆瓣评论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决定粗略的解答一下,首先反智主义应该和反理性主义分开来看,反智主义指的是反对知识份子以及具有知识份子特性的思维形态,反理性是现代哲学范畴内的一种主张。理性促使人在历史上征服未知的领域,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水平。但是理性并非人的全部,过分强调理性将使理性走向人的对立面。这点上来看,爱默生确实是反理性论者,但不代表是社会学和政治意义上的反智主义者。

  且看爱默生在《论爱》中的一段表述:

  我们不可过分拘泥于事实,而必须研究出现在希望中而不是在历史中的感情。应为每个人看见自己的生活面目全非,形容残破,而人生在他想象的心目中并非如此。每个人在自己的经历上看见了某种瑕疵,而别人的瑕疵也显得美丽绝伦……

  爱默生的智慧来自于经验感受想象而非事实。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理性主义泛滥的现代工业社会,在价值虚无的后现代状况中,在信仰成为人的稀缺资源的今天,我们需要读一读爱默生的原因。

  《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五):警句——爱默生主义

  爱默生奉劝每一个读者:

  不做自己,而做一个柏拉图主义者;

  不做一个灵魂,而做一名基督徒;

  不做一名博物学家,而做一名笛卡尔主义者;

  不做诗人,而做一名莎士比亚崇拜者

  ……

  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典型的爱默生式的表达就是,“顺从内心的召唤,你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天才”。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位泛心灵主义者的主张,但它却比任何理论都更富有成效地激发我们内心的冲动,它如此符合一个刚刚崛起的民主社会中普通人的内心,它也同样对精英主义者构成致命的吸引力。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爱默生论人生》读后感10篇

http://m.sbbzjw.com/renshengganwu/298480.html

推荐访问:爱默生学院 爱默生电梯

人生格言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年,是一段苍凉的独行! 下一篇:纪伯伦论人生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