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影评精选10篇

2015-05-09 励志名言 阅读:

《维特根斯坦》影评精选10篇

  《维特根斯坦》是一部由德里克·贾曼执导,卡尔·约翰逊 / 迈克尔·高夫 / 蒂尔达·斯文顿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特根斯坦》影评(一):哲学终结者的舞台剧

  本片拍摄方式很有趣,用舞台剧的方式来讲故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屏蔽掉不需要的背景和路人,让观影专注在人物本身。狗镇和夜巡中也用了这个技巧,但都没有维特根斯坦用的绝对。

  片子的一大挑战就是如何讲好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富商的叛逆儿子,哲学的终结者,生生将一代天才罗素变成自己注脚的剑桥子弟。维特根斯坦的主要思想,就是交流这件事受到了人类沟通和认知手段的限制,致使认识他人这件事变得不可能。而本片却做到了,利用戏剧舞台上的比喻和反差效果,突破了文字的束缚,让人们用另一种方式认知。这件事本身太伟大了,足以证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同类型的电影还有阿涅斯的海滩等,但都不及本片的伟大。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维特根斯坦带着罗素夫妇假装银河系,绕着太阳跑,妄图“用石头的想法看石头”,这个行为太东方了

  《维特根斯坦》影评(二):冰上行人

  曾经有个年轻人,他想把世界简化到纯粹的逻辑里。因为他非常聪明,也确实做到了。他在完成时,回首看着、欣赏着。一个非常美丽,摒除了不完美和不确定的新世界,象闪耀的冰面无边无际的延伸到天边。那个聪明的年轻人环视他所创造的世界,决定探索它。可是当他向前迈出第一步,立即摔倒了。你看,他忘了摩擦力。冰面平坦光滑,洁净无瑕,但是人无法在上面行走。聪明的年轻人坐在那里不禁流下心碎的眼泪。

  当他成长为一个智慧的老人时,他开始理解粗糙和混沌并不是缺陷,世界就是因此而运转。他想奔跑舞蹈,顿时语言失去光泽,模糊不清;世界支离破碎,散落一地。智慧的老人知道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在他的内心依然怀念着那纯净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闪耀着纯粹的光芒。虽然他甚至已经日渐喜欢那坑坑洼洼的地面,但无法让自己在那里安顿下来。现在他在地面和冰面之间徘徊,哪里都不是他的归宿。这是他所有悲痛的来由。

  ---Derek Jarman <Wittgenstein>

  《维特根斯坦》影评(三):不食人家烟火的“神人们”之间的情景爆笑喜剧

  舞台背景和道具很简约的爆笑情景话剧,但是看似又没有舞台,真人版拼接的人物情景模拟效果加上精选的台词,喜剧效果十分浓厚,当然要在对维特根斯坦的故事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到。此片导演把艰深的话题轻松简约而又相对通俗的在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舞台虚拟消失化的处理,以及简单道具的应用很到位,真是一次伟大的创作。看来庄重贵族绅士的英国人有着一流的讲故事的能力,而这样的优点也体现在今天的BBC的纪录片里面。

  里面有个十分可爱且帅气的小正太扮演的童年版的维特根斯坦,会时不时的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有诙谐且点醒我们的效果。

  维特根斯坦,在这个严肃的世界里,和谢耳朵一样可爱,但比谢耳朵更偏执却十足理性更具有真实感,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前者就是真实存在过的人吧。一个在思想上歇斯底里的凡人,一个竭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人,证明自己为何存在的人?而这个问题,是大部分人通过涌入人流的方式而终生不作考虑。直到将要逝去,他才对这个问题真正感到释然,我们之外没有疑惑,安心去吧。

  只有天才才能容得下天才,傻子从来是看不起天才或者只知道膜拜天才。

  《维特根斯坦》影评(四):Ludwig Wittgenstein from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Considered by some to be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 of the 20th century, Ludwig Wittgenstein played a central, if controversial, role in 20th-century analytic philosophy. He continues to influence current philosophical thought in topics as diverse as logic and language, perception and intention, ethics and religion, aesthetics and culture. Originally, there were two commonly recognized stages of Wittgenstein"s thought—the early and the later—both of which were taken to be pivotal in their respective periods. In more recent scholarship, this division has been questioned: some interpreters have claimed a unity between all stages of his thought, while others talk of a more nuanced division, adding stages such as the middle Wittgenstein and the third Wittgenstein. Still, it is common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early Wittgenstein is epitomized in hi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By sh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logic to metaphysics, via language, he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world, thought and language and thereby into the nature of philosophy. It is the later Wittgenstein, mostly recognized in the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who took the more revolutionary step in critiquing all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ncluding its climax in his own early work. The nature of his new philosophy is heralded as anti-systematic through and through, yet still conducive to genuine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problems.

  《维特根斯坦》影评(五):这么困难的主题拍成这样不容易

  古往今来,就生平来讲能称得上传奇的哲学家不多,苏格拉底是一个,维特根斯坦是一个。

  然而除了传奇人生,描写哲学家归根结底是离不开他的思想的。然而用视觉语言表现哲学思想,太难了。很可能,如果你去表达思想,引一大串名句,放在电影里只体现出一点:这人特别深刻。拍到最后,只是个圣徒、天才、怪人的形象,还可以套用到其他思想家头上。

  还好WIttgenstein的名言够多,思想和生平十分一致;仅仅展示他的那些故事,也能迷倒一片挣扎在书海中的粉丝。当然,片子里讲课的场景太多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非哲学专业的没准看得云里雾里。

  本片的视觉语言、服装色彩相当丰富,加分。

  要是能还原一些语言游戏就有趣了……可惜导演并没有拍出来……

  《维特根斯坦》影评(六):Notes

  If people did not sometimes do silly things,nothing intelligent would ever get done.

  In art, it is hard to say anything as good as saying nothing.

  One must understand, or die..

  When two principles meet and cannot be reconciled one another,then each calls the other fool or heresy.

  We must improve ourselves. That"s all we can do to better the world.

  To imagine a language is to imagine a form of life.

  We imagine the meaning of what you say as something queer, mysterious, hidden from view.But nothing is hidden. Everything is opened up to view.

  hilosophy hunts for the essence of meaning.Bu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

  It is the philosophers who muddy the water.

  When you want to know the meaning of words, don"t look at the side of yourself.

  hilosophy is just a byproduct of misunderstanding language.

  The limit of my language is the limits of my world. We keep running against the wall of our cages.

  (Wittgenstein wants to do some manual labor in Soviet Union.)

  -It is absolutely out of the question.The one thing that is not in short of in Soviet Union is unskilled labor.

  (Russel is talking about Johnny.)

  -You"re forcing your own self-hatred onto their son.(Johnny"s parents are both labors.)

  -It"s my business to stop you from infecting too many young men.

  -All upper crust idealize to common folks.

  alvatio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ncerns me.And I know we are not here to have a good time.

  hilosophy is a sickness of the mind.

  Living in a world such a love is illegal, to live open and honest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The soul is the prisoner of his own body. And it"s locked out from contact with others by the walls of their bodies.

  I want to get ride of this picture. We are what we are only because we share a common language and common forms of life.

  Do You Understand What I"m Saying ?

  What I meant was that I tried to show the sort of things that philosophy could say, and these aren"t really important. What"s much more important is all the things it can"t articulate.

  hilosopher in no sense can question them.Philosophy leaves everything exactly what it is.

  We learn to use words because we belong to a culture,a form of life, a practical way of doing things.…All this is public affair.

  Don"t be afraid of dying. It is death that give life meaning and shape.

  -I"d quite like to have composed a philosophy work which consists entirely of jokes.

  -Why didn"t you?

  -Sadly I didn"t have a sense of humor.

  (Thinks to @queeniepku, I needn"t to type in all these words!:)

  Let me tell you a little story. There was once a young man who dreamed of reducing the world to pure logic. Because he was a very clever young man, he actually managed to do it. And when he"d finished his work, he stood back and admired it. It was beautiful. A world purged of imperfection and indeterminacy. Countless acres of gleaming ice stretching to the horizon. So the clever young man looked around the world he had created, and decided to explore it. He took one step forward and fell flat on his back. You see, he had forgotten about friction. The ice was smooth and level and stainless, but you couldn"t walk there. So the clever young man sat down and wept bitter tears.

  ut as he grew into a wise old man, he came to understand that roughness and ambiguity aren"t imperfections. They"re what make the world turn. He wanted to run and dance. And the words and things scattered upon this ground were all battered and tarnished and ambiguous, and the wise old man saw that that was the way things were. But something in him was still homesick for the ice, where everything was radiant and absolute and relentless. Though he had come to like the idea of the rough ground, he couldn"t bring himself to live there.

  o now he was marooned between earth and ice, at home in neither. And this was the cause of all his grief.

  (At last,here comes Mr,Green.)

  -Solution to the riddle of life and space and time lies out of space and time.But as you know and as I know, there is no riddles.

  《维特根斯坦》影评(七):补充说:封面很误导人

  周六去柜子蹭电影,看了维特根斯坦。

  这并不是部同性题材的影片,里面的gay元素非常弱化,大家可能都忍耐着其中无穷尽的哲学对话而满怀期待的等到了片子的结束音乐。负责播放的好看的男人起身说,今天的电影就放到这里了。大家都一愣一愣的坐在原位没有动静。好看的男人推推眼镜说,大家还在期待什么吗。下面哄笑,纷纷收拾走人了。

  我更希望维特根斯坦是个虚构的人物,就像美国影片walk hard里塑造的那样。因为这个可怜的一头钻进哲学欲罢不能的男人的一生,似乎就是对欧洲经典哲学的批判。而他无可奈何的是罗素的学生,显然是在欧洲那个经典的时代留下痕迹的人了。我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到笛卡儿就嘎然而止,所以以上和以下关于哲学的评论是我自以为是的觉得,并没有史实的证明。

  维特根斯坦青年时热衷于用逻辑学来解释一切。他写了一本逻辑学的书,把宗教也融合进去。在我的理解里经典哲学就是追求绝对的理性,而阶梯就是逻辑。所以他是从经典哲学出发的正统的哲学家。但维特根斯坦是个过于认真的家伙。我曾经也是个认真的家伙。大学里去偷听过2次西方哲学史课程,第二次下课后,我去问讲课的老师,问他为什么会学哲学,把哲学放在生活中如何的位置。他说是因为兴趣,在生活中也是作为兴趣,思考那些问题就会很开心。所以之后我就再也没去偷听这个课。我那时觉得他不严肃。生活是严肃的话题,我觉得一个搞哲学的人应该让哲学来决定他的生活,以生活来验证他的哲学。而兴趣是太随性太肤浅的存在。维特根斯坦因为他的认真和天赋,过早的解决了哲学上的逻辑问题。我想他的逻辑学上的论述一定是错误的,但是哲学问题没有对和错,只有解决与困扰。维特根斯坦过早的跨过了哲学逻辑上的羁绊,而用逻辑来演算真理直到老死,才是经典哲学的范畴。维特根斯坦不小心走出经典的院墙的缘由在于他把哲学观的分歧归结到了交流的隔阂上。所以他的中年羁绊在了穷究语言学上面。后来他认识到了这种羁绊,觉得生活很苦,对他的漂亮男学生说,作为忠告,还是不要陷到里面的好。后来他们上了床。维特根斯坦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因为他是个认真的人,就像影片结尾借他的美丽男学生在他临终的床前说的那个比喻,他的才华和偏执使他成功建造了一个纯粹完美的理性世界,但他却没法在自己的世界里生存,因为太光滑了没有摩擦力,人只能生存在粗糙的有摩擦力的世界。他认识到这点后回到了粗糙的现实世界,但心思仍然在那个理性世界中。他的认真不能把哲学仅仅作为生活的一样乐趣,如同不能把自己的理性世界作为现实地球的月亮。两个地球无法顺畅的共同运行,就注定了维特根斯坦的自我纠葛的一生。老年维特根斯坦辞去了教授的职务,住在海边专心著作。但他写不出什么,然后生癌死掉了。

  好看的播放电影的男人最后说,维特根斯坦的同性恋倾向和他的哲学理论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想这是柜子这次选播这部生涩的影片的原因吧。那我不认同一下吧。

  挺喜欢放映时候的那个感觉,昏暗的幕布反光下,邻座的女孩的侧脸朦胧而优雅。

  我想象了一下去搭她手的情景,她应该会抽手并怪异的瞪我,所以我压下了心中的冲动。

  我又想象,在漆黑不能见的暗室,我去抚摸她白花花的大腿,她按住我游走的手,然后依偎在我怀里。

  相比偷欢的禁忌的乐趣,相比勃然的生理的性致,也许未知才是最大的魔鬼。

  我嘿嘿的笑。

  回家漫步在威海路的马路中央,一蹦一跳。

  《维特根斯坦》影评(八):扁平化的戏剧表达

  一开始看这电影的时候,虽然很喜欢小路德维克很萌啊,也很喜欢这种戏剧风格,但是同时感到遗憾:要是能做成舞台剧现场观看该多好啊。

  一个老师曾经跟我们说,他说比起电影,他更喜欢话剧,因为电影限制住了你了视角,而话剧给了你更多的自主。

  但是后来对于维特根斯坦电影,我不这么想了,因为电影的这种扁平无力感,正好契中了维特根斯坦,正如同《哲学研究》式的表面波澜不惊之下的激情和战栗。这种扁平的姿态是一种全新的戏剧姿态。

  那些人,他们以为话剧比电影好,他们只是眷恋于旧时代。今天,屏幕给了我们太多的焦虑和虚无,但是同许多时代一样,今天的丑恶不见得比过去多,但是恶也可以重新成为审美的对象。从这一点上来说,这部90年代的作品是十分先锋的。

  尽管维特根斯坦认为现代艺术是堕落的,我不知道他究竟指的哪些东西,因为我知道,在今天,许多打着“实验艺术”的幌子的东西也是十分恶俗。但是他怎么看,也不是很重要。

  相对于马克思而言,维特根斯坦更具有弥散性,当他提出数学是一种发明的时候,当然这句话字面上是可以争论的,但却具有极深刻的洞见。其实在44年手稿中马克思就说过,即使一个人不与别人交流,进行纯自然科学的研究,他使用的语言和材料也是社会性的,维特根斯坦实际上将这一条推广了。我们可以看到,在马克思的哲学当中,有一个类比于狭义相对论中在各参考系中速度不变的光的东西,那就是人。因为我现在很久没有练习数学了,因此我的物理越来越不行了,我一直没有学习广义相对论。我有一个猜想,假如将马克思类比于狭义相对论,那么维特根斯坦大概可以类比于广义相对论。

  路德维克·维特根斯坦,他是一个放弃了救世的救世主。

  The limit of language is the limit of the world. 这句话,太悲剧了。我想起了在战场上大喊amen的维特根斯坦。

  我把这句话注成了:二律背反就是我们的有限性。它是我上个学期上西哲史下上康德的时候想出来的,现在觉得和维特根斯坦无比的契合。当然,从字面上看,the limit of language is the limit of the world 看起来很荒谬,因为这句话讲得太快了,因为这个 世界 ,不是世界本身(假如有那种东西的话),而是向我们展开的那个世界,你可以联想一下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是我们与他人共有的那个世界。

  (更正:《逻辑哲学论》中的原话是 Die Grenzen meiner Sprache bedeuten die Grenzen meiner Welt. 这个bedeuten在此处用的极为恰当。)

  曾经梦想当工程师的路德维克,曾经在高中教室最后一排拼命刷物理题目的我。我在少年时代已经明白了数学世界的无能为力,大概因为我是这个时代的人。仅仅是为了捋顺像我这样的强迫症炸开的毛。

  他的逻辑世界的破灭,他最后说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特别喜欢他身上绑着某个类似于飞行器的画面和他在临终时那个身上绑满气球升天的小路德维克。曾经的人类的某些天真的梦想。

  有人说小孩子不像小时候的维特根斯坦,我认为那只是他的一个内在形象,不一定要和历史一一对应。

  再者,很明显,维特根斯坦的同性恋倾向和导演是同性恋这件事,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明显是有关联的,但这一点是十分隐晦不好言谈的。(因为一旦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法就会滑向非常没有品位的境地)

  另,我不知道是不是演员的原因,电影里的维特根斯坦在某些时候看起来有点像凡高。大概是那种圣徒式光芒。

  《维特根斯坦》影评(九):永远的维特根斯坦

  就像维特根斯坦自己说的:“电影就像一个冲淋浴,把讲义冲走。”他喜欢看电影,讨厌研讨会。

  我也可以说:“看一部歌剧形式的电影《维特根斯坦》比看他的著作有趣的多!”电影通常比较直观易懂。(另有一例是关于经济学家纳什的电影——《美丽心灵》,电影充满悬疑,帅哥美女,还很温情,但他博弈论应该不是那么好理解的。)

  据说维特根斯坦是哲学界的爱因斯坦,没有几个人能理解他的思想,他却总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他出生富裕,是罗素的学生,在战壕里写哲学著作,他是哲学家,同时也是工程师,他还是个gay。

  他有个“洛克斯菲尔德”般富裕的家庭,爸爸是欧洲钢铁工业的巨头,妈妈是银行家的女儿。他的家教历史老师与希特勒是同一位。也许是某些“家族基因”在作怪(我猜的),他的两个同性恋哥哥都死于自杀,还有一个哥哥自愿参加战争失去了一只右手,成了独臂钢琴家,写过一本《左手钢琴协奏曲》。

  据说维特根斯坦曾问一位老师,“我笨吗?不笨可以学哲学,笨则可以去当飞行员。”他师从罗素在剑桥学哲学,但他讨厌剑桥,称其为“吵吵闹闹的妓院”。于是一个人住在挪威一个小村庄的小木屋里,还声称“寂寞也是一种福气”。

  他还去过乡下当小学教师。有时候他会发挥他工程师的才能,修好一些机械设备,令村民们惊叹不已。聪明的学生经常能感受到他温暖的目光,但他也会将头脑笨的学生打成重伤送进医院。他的脾气很暴躁,即使在剑桥和其他著名学者交流,没等对方说上几句,他就叫了起来:“哦,不,不。不是那样的……”,说上近半个小时,最后握着对方的手说:“我们刚才的谈话很有趣,谢谢。”然后转身离开。

  回到剑桥,他受不了研讨,学生说开完会,就去看电影,他才答应。他喜欢西部片和音乐剧,通常坐在最前排,让自己淹没在电影的音像中。

  他总是劝他的学生去从事体力劳动,他自己也极其想去苏联做个体力劳动者。当周围的学生不理解他甚至嘲笑他的怪异的时候,他怒气冲冲的说要去自杀。不过也有喜欢他的学生说:“他如上帝般英俊、纯洁,超凡脱俗。”

  他是个gay,很多时候都陷于道德上的自责,虽然别人劝慰他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得到满足的身体更温暖了。”可他事后依旧不安、羞愧,反省和自责。

  他死于生理上的疾病,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原创的名言:“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他也有遗憾,他想写一本完全由笑话组成的哲学书,可他流下了眼泪:“悲哀的是我毫无幽默感。”

  ————————————————————————

  第一次接触维特根斯坦,是在一次现代西方哲学课上,他的分析哲学还有语言学让人昏头转向,极其难理解。印象深刻的是,上课的老师把维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拿给班上的同学传阅,用罗素的话说“书太短,非常难懂,但很好。”那本近乎于用“数学”的方式写的书,让我们惊叹不已。

  其次是上课的老师给我们看了维给他姐姐设计的房子的照片,简洁、净穆。叹为观止!

  《维特根斯坦》影评(十):冰更冷

  听朋友说起人大教授余虹自杀的事,看到媒体象侦探似的反复追寻为何“一个学识渊博,正值学术研究壮年的人就以死了却一生”,终究没有找到确切的解释,有人甚至觉得于国家社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自杀,我以为除了生活极度压迫和科学家认为导致忧郁症的某种化学物质外,有些很难解释,象王国维、海明威...。自杀象埋在心里的一个种子,会发芽长大,直到把你笼罩湮灭。我想起刚看的电影《维特根斯坦》里最后说的一个故事(原文):

  曾经有个年轻人,他想把世界简化到纯粹的逻辑里。因为他非常聪明,也确实做到了。他在完成时,回首看着、欣赏着。一个非常美丽,摒除了不完美和不确定的新世界,象闪耀的冰面无边无际的延伸到天边。那个聪明的年轻人环视他所创造的世界,决定探索它。可是当他向前迈出第一步,立即摔倒了。你看,他忘了摩擦力。冰面平坦光滑,洁净无瑕,但是人无法在上面行走。聪明的年轻人坐在那里不禁流下心碎的眼泪。

  当他成长为一个智慧的老人时,他开始理解粗糙和混沌并不是缺陷,世界就是因此而运转。他想奔跑舞蹈,顿时语言失去光泽,模糊不清;世界支离破碎,散落一地。智慧的老人知道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在他的内心依然怀念着那纯净的世界,那里的一切闪耀着纯粹的光芒。虽然他甚至已经日渐喜欢那坑坑洼洼的地面,但无法让自己在那里安顿下来。现在他在地面和冰面之间徘徊,哪里都不是他的归宿。这是他所有悲痛的来由。

  我想余教授大概是厌倦了这种旅人的疲惫。英国历史家艾伦-布劳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写道:“要想超乎人的状态是一种危险的诱惑。人若能学会接受自己的实际面目,就会快活一些,好过一些。”维特根斯坦说:“我真的很想写一本完全由笑话组成的哲学书,可惜的是我缺乏幽默感。”

  我骨子里也没有什么幽默感,不过刚收到一个礼物:一条织了两年的围巾,可以抵御些许冰的冷吧。

《维特根斯坦》影评精选10篇

http://m.sbbzjw.com/lizhiwenzhang/187791.html

推荐访问:维特根斯坦名言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励志名言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博尔赫斯文集》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活在当下 静心修行的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