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老子名言大全

2015-02-04 励志名言 阅读:

最全的老子名言大全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功成而不居。 ----《老子—第二张》

  2、治大国如烹小鲜 ----《道德经》

  3、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大美若臭,大善若恶,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贤若痴 ----《道德经》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老子道德经》

  6、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的智慧》

  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德经》

  8、道隐无名
上德若谷,上善若水
大象无形,大器晚成
大成若缺,大知若愚 ----《道德经》

  9、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

  10、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华美的言语不可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译文: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文: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译文: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天的法则是利于众人而不妄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道德经》

  1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

  13、[和光同尘]
对他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
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 ----《道德经》

  14、美之为美斯恶矣, 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道德经》

  15、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道德经》

  1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17、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以观其妙
有名万物之母以观其徼
同出于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

  18、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1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道德经》

  20、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21、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者 以其善下之 是以能为百浴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 欲先民也 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 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乐佳而弗猒也 非以其无诤与 故天下莫能与诤 ----《德道经》

  2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

  23、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24、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5、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

  26、明道若悖;
夷道若颣;
进道若退;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
大器免成;
大音希声;
天象无形;
道褒[隐]无名

  27、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⒃。我愚人之心也哉⒄!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

  2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9、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0、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最全的老子名言大全

http://m.sbbzjw.com/lizhiwenzhang/180141.html

推荐访问:老子励志名言名句大全

励志名言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如果您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下一篇:《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