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跃升读后感10篇

2017-05-23 感动文章 阅读: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10篇

  《生命的跃升》是一本由[英] 尼克·莱恩著作,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一):生命之美

  毫无疑问这是本好书,从生命起源到意识问题,每一章都是生命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成就。虽然是科普书籍,作者却写得很生动,一点不枯燥,甚至不乏幽默。 个人觉得最好的章节还是事实证据等相对清晰的部分,比如生命起源,叶绿体,热血,肌肉等,作者不但给出了许多的细节,其中包含无数精彩的机关与设计,而且详细结合了漫长时间尺度上的演化历史,仿佛一场大戏在眼前徐徐展开。不但如此,作者还介绍了为发现这些大自然的秘密,科学史上无数的假说与思辨,这个过程与最终的结论一样精彩。 至于探讨意识等章节,我觉得有所欠缺,作者大多时候还是在空对空,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脑科学目前能解释的事情还是太少了。作为一位生化学家,作者对近年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并无了解,但也许,这才是脑科学以及意识问题的终极解决之道。也许就像人类发现核聚变原理之前无法解释太阳能源来源一样。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二):进化,就是这么让人着迷

  做编辑多年,一直觉得内地的图书出版有个让人尴尬的现象:人文类书籍出版太多,科普类则出版太少。

  想想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一是不好读,相较于人文类图书的软糯适口,科普书籍多是以硬货为主,一旦专业知识涉及较深,普通读者必然消化不了;二是不好写,科普写作的门槛较高,不仅需要作者有较高的专业储备,更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所谓“深入浅出”,没有文理两方面的积累,确实很难让读者满意。

  然而,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图书市场,似乎并没有我们这样的困扰。像欧美,甚至台湾地区,每年总会有成百上千种科普类书籍登上畅销榜单;而在书店里,科普图书也能扬眉吐气地常驻在显眼的一角,不像在内地,经常害羞带臊地藏在冷清的角落。

  所以,在我的书单上常常会为科普图书留下一个位置,一旦发现有不错的海外著作引入内地,必然要先睹为快,稍稍解救一下自己这个有点偏食的头脑。比如说,这本《生命的跃升》,就着实让人惊艳了一把。没想到,一本介绍演化生物学的书竟然会让人看得上瘾,在大开脑洞的同时,狠狠地对生命有了一次全新的认知。

  说起来,这本书在国外刚刚出版时就引发了轰动。2010年就获得了科普书领域的最高荣誉——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并被《新科学家》《自然》《泰晤士报》选为年度图书之一。而他的作者尼克·莱恩,一位来自伦敦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则被人称为“我们时代最令人激动的科普作家之一”。

  那么这本书究竟“牛”在哪呢?倘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野心。看看它的副标题,“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作者摆明了是想将40亿年的生物演化史浓缩在10个概念之中。不得不说,仅是这样的野心,就足以让人惊叹。

  而且,他还成功了。

  尼克·莱恩由生命如何从无机物里诞生讲起,将DNA、细胞、繁殖、意识、死亡等关于生命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词慢慢引入,然后用最浅近的话语对其做了最动人心弦的科学解释。例如,当描绘38亿年前生命最初诞生的世界时,他这样写到:

昼夜交替,接连不断。 此时的地球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行星疯狂的绕轴自转。几乎看不见星星,因为大气中满是烟雾和尘埃,但明亮的流星时常划过夜空。太阳,就算是透过沉闷的红色烟雾看到它时,也显得软弱无力,毫无青壮年的朝气。 人类无法在此存活。

  不知为何,开篇看到这一段,蓦然升起一种创世纪的洪荒感。

  可没想到,当写到生物的繁衍时,作者却又俏皮地聊起了段子,直教人想起《生活大爆炸》中那些呆萌的科学家,例如,他提到:

当有人邀请生物化学家乔治·沃尔德把他的诺贝尔奖精子贡献给精子库时,他拒绝了。因为,他指出,人们需要的并不是他的精子,而是他父亲的——一个贫苦的移民裁缝,谁也没想到他的裤裆会成为诺贝尔奖的源头。 “那么,你的精子为世界带来了啥?”有人问。 “两个吉他手。”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么说。

  读到这里,也许你已经能够领略尼克·莱恩的文字功力所在。然而,对我来说,这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并不是他的语言,而是他的思维——看这本书的最大乐趣,就是不断的被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假想所震撼。

  如果对演化生物学稍有了解,会发现书中所提到的“十大发明”其实在该领域还依然属于未解之谜。但是在尼克·莱恩的笔下,这十个关于生命的关键词却终于有了一次最近乎完美的解释。而且,不同于神创论者的主观臆断,这里每一个猜想都是基于生物化学中已验证的实验和考古领域的最新发现。强大的数据支持与缜密的逻辑链,使得读者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关于科学思维的训练——而这,也正是当前我们这个伪科学与谣言丛生的时代最为缺少的素质。

  尼克·莱恩,一位专注于段子的科普作者,一位有着诗性语言的生化学家——也许,这样的标签对他来说太过浅薄。但也正是这样的组合,才使得他将亿万年生物残酷且惊心的演化历史,转变为这本带着优雅与幽默的枕边故事。

  而对你我来说,在摆脱了生物课本中那一个个枯燥繁琐的概念、方程和分子式后,印象里那个一脸严肃的达尔文老爹,也终于变得和蔼了好多。 (微信公众号:乐编辑时间)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三):已知的边缘,必见辽阔之地

  我觉得这本书适合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人看,当然了,也适合我这种没什么生物学素养但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非常感兴趣的文科狗。但是说真的,读起来真的非常吃力,因为很多专业名词我感到很懵逼,好在也不是毫无收获。简单来讲,这本书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我从哪里来”,作者是个彻头彻尾的达尔文主义者,文笔诙谐幽默,和男神Ent的精妙的翻译搭配在一起,真叫我拍案叫绝。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也许是人类最为恒久的追问了,从哲学史上看,十九世纪的叔本华、斯宾塞、柏格森等哲学家都是以生物学为背景进行论述的,然而读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和惊奇,因为生命发展的细节,使用纯逻辑归纳的哲学家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预测的。

  就像作者在结尾写道:

科学有自己独特的力量来清算,通过实验和观察,通过现实的检验。从中获得的无数细节产生了更宏大的图景,就像在适当的距离下,无数像素构成令人惊叹的画作。

  我们的地球是太空中的活灯塔,作为拥有自主意识人类,我们当然好奇和迷思这些关于造物主的无尽谜题,那就是我们是怎样抵达此时此地的呢?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从来自海底热泉的生命起源,到编码生命的DNA,告诉了我们生命来自化学反应;光合作用改变我们这个星球的大气构成,让我们的星球成为了一颗蓝绿色镶嵌的大理石;真核生物如何与细菌在进化之路上分道扬镳并歌唱出华丽壮阔的生命篇章;有性繁殖通过基因洗牌重组来优胜劣汰,让生命在万变的环境中得以延续;物种之间的进化是相互促进互动的,得益于具有目标导向的运动能力以及视觉的不同形式;热血动物的代谢速率让它们的器官和组织更具耐受力;以及我们人类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第九章关于意识的描述,因为这也是哲学里被探讨过很多次的命题。但是使用纯理性分析的哲学家们如论如何也无法辨析不出意识的复杂性。我们的大脑对于感知到的图像、声音、嗅觉、触觉、味觉、情绪等其实都是被我们的各种神经元翻译出来的,它们把所有的感官信息以某种方式绑在了一起,给人一种无缝衔接整合全体的感受,锚定在我们的躯体之上。或者说,感受其实就是一堆神经元。乍一看这和康德的“自物”以及“他物”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那句“理解不可能超越感性的界限”。

  然而这也没有解释意识是什么,作者紧接着说,从本质上讲,基因决定了我们大脑的整体回路,而经验则决定了每根线具体的接法以及它蕴含的所有个体细节。意义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是写在大脑里的,成群的神经元经过反复使用而被选择、得到强化,也就是说,积累下来的人生体验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基因直接决定!人出生后不久,脑也开始从内部被经验塑造,突触的可塑性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是最强大的,但终生都会持续下去!这和我那些粗浅的心理学知识完全符合,童年奠基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脚本,说白了就是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不是吗?

  这帮助了我们理解什么是意识,或者说,延伸意识是怎样从核心意识里产生的:

核心意识处理当下,每一瞬间都重塑自己,绘制出自我如何被外界物体改变的对应图,为感知赋予感受。延伸意识使用同样的机制,但把语言和记忆结合在每一个核心意识的瞬间上,用自我的过去经历为情绪赋予意义,用语言为感受和物体贴上标签。这样,延伸意识建筑在情绪意义、整合记忆、语言、过去和未来之上,渗透到此时此地的核心意识之中。恰是同样的神经握手机制,让大量并行回路能够重新结合成单一的感知瞬间。

  这样看,意识其实挺简单的,所有的感受都是有真实的意义,所以作者才会这么说吧:意识的根本是关于生命和死亡的,而不是人类心智的奇妙巅峰。

  已知的边缘,必见辽阔之地,很喜欢这样的科普读物,虽然这本书里很多观点还只是假说,但也足以让我们窥见科学与生命的精妙,科学是对已知之境的礼赞,虽然我们注定会犯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作者也在结尾这样写道:能与我们周围如此之多的生命共享这个漂浮在宇宙无限寂静之中的蓝绿色星球,何其有幸。这样一种生命观不仅仅是何等壮丽,其中还有易错性和庄严,以及人性中最为迫切的求知欲。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四):评《生命的跃升》

  作者是一个演化论的坚持者,这从书的副标题里就能看的出来。作者认为生命是一个演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选择了10个话题进行讨论。

  几乎每一个话题,都能看到作者思辨的过程,这个“发明”的益处是什么?“代价”又是什么?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这个发明是如何被自然选择选中的?

  其中几个话题还是比较有趣的,比如视力、意识。其中意识的章节,让我想到了《西部世界》,我相信书中提到的一篇参考文献,应该是《西部世界》的灵感来源。

  古生物学(考古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你能接触到的化石的影响,天文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你能接触到的顶级天文望远镜的影响,而人工智能或者说机器学习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你能接触到的数据的影响。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五):生命的演算

  本书介绍的是,生命发展过程中10大关键性进展,当然因为真实的过程目前没有技术能力完全重现,所以免不了有推理和猜测的成分,但是比某些历史学家好一些的是,本书会提取出自己有推测和偏好的地方,让读者有个正确的认识。

  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是耗费的海量时间、物质和能量的过程,日常研究企业,可能大家都忽略了这个世界上最具有成长性的过程和系统就是生命本身。向生命体学习怎么样生存、发展的策略,至少会颇具启发。毕竟,“生物”吃过的盐都比我们吃过的米饭多。

  如果有一天,“仿生学”被应用到经济、社会、计算领域领域也会是极有想象空间的吧。

  题外话:

  历史的盘旋曲线:物理演化-化学演化-生物演化-心理演化-社会演化-文化演化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六):生命的跃升/笔记

  最近看完了<生命的跃升>第一章,生命的起源,感谢科学家的发现推测以及实验,让生命的奥秘显得没有那么神秘,简言言之就是碱性热泉口,复杂说来就相当复杂了

  感慨吧,就是生命诞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是生命的起源就是一个化学反应,满足了生命所需的化学条件,生命就能自发快速的产生,偶然则是茫茫宇宙,恰好地球满足了条件诞生了生命发展了人类,火星也曾离我们很近的

  ~~~

  生命的跃升,第二章,DNA—生命的编码

  研究过程太复杂,高中存的一点生物化学知识已经转晕了,还是想说,太神奇的存在,生命的密码解锁,我们可以追溯历史,,,身边的植物动物,以为是多么的不同,可我们都是来自于共同的祖先有着亲缘关系的亲属,,,人与人之间高矮胖瘦面貌各不相同,可我们DNA的相似度高达99.9%,这样会不会觉得身边的人可爱了一点,都是兄弟姐妹啊,,,当然,因为个体DNA的基数很大,所以即便是99.9%的相似度,个体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我不知道我想说什么,我要切换话题了

  今天,听说了学校的两个老师,一个一直走路颤悠颤悠,好几年没在学校了,现在已经看不见了,一个是我上半年托管班上的班主任,人很好,班上很安静,突然在教室晕倒,脑溢血,现在居然不在了,,,震惊

  可是从DNA的角度看,你之所以会生病,除了环境人为意外的原因,就是由你的基因决定,你的基因缺陷你就是会比其他人容易得某种病,同样的环境下,有些人就是会健康有些人就是会生病,有些人就是会天生自带抗体完美免疫,有些人就是会容易感染病菌,有些人就算天天抽烟喝酒也就是会活很久,有些人就算是天天小心翼翼养生也就是会生病,公平吗,不,神奇吗,不,而且非常的残酷,这就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淘汰掉不好的基因,留下更适宜的基因,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悲伤

  不想这么多,每天的阳光就好

  ~~~

  生命的跃升,第三章,光合作用 — 太阳的召唤

  神奇,万物之源的阳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完美平衡,就是生命存在的理由

  会一直想象地球上早期的模样,神奇,感谢科学们孜孜不倦的追根溯源,最简单的存在最完美的机制,如果能够模拟光合作用,能源问题也将解决,,,不过这么想想,人类也是非常可怕的存在,一旦能源问题解决,也是犹如潘多拉的盒子,人类会怎么来用呢,如果是简单的解决生存问题提供生活便利,固然好,如果是战争掠夺空间入侵外星球等等则不堪设想,,,能源问题也许是大自然的平衡给人类的警钟,而人类在试图战胜大自然

  ~~~

  生命的跃升,第四章,复杂的细胞 — 决定命运的相逢

  104-137,只看结论的话很简单,两个原核细胞(一半细菌一半古菌)的相逢定音,产生了真核细胞(植物动物真菌藻类),从而多了千万种可能演化出了如今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再简单一点,整一章的焦点都在谈论原核到真核这一命运性的相逢的最大可能性,,,一个偶然的遇合,面临问题解决问题出现的核膜,积攒DNA,让基因有了飞跃性的组合可能

  不是寥寥几句能说清的,感谢科学家们不断的提出设想否定设想,一步步向答案靠近

  ~

  喜欢演化而不是进化,因为生命的发展实在并非有目的的向前,更多的是碰巧随机组合出现的产物,而自然负责拉直筛选

  ~~~

  生命的跃升,第五章,性 — 地球上最大的彩票机构

  高中生物xy染色体学的还不错,所以挺好理解的一章,然后我们的科学家们又在钻牛角尖了,,,有性生殖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有性生殖要存在(生物的多样性)并继续存在,个体是自私的,如果不是一直有立竿见影的效用,是不会牺牲自身的利益(只遗传50%基因,忍受寄生基因的荼毒)选择有性生殖的,如果是这样则必然有它必须不得不存在的理由

  只想说,我们人类能够存活下来至今真的太不容易了

  ~~~

  生命的跃升,第六章,运动 — 力量和荣耀

  实在是不太感兴趣的一章,且晕且犯困,翻完了,,,印象深刻的两点,1生物学的发展也是依赖物理学的,因为更精密的仪器的出现才能进一步观察到如此微观的世界,2运动的定义比我们日常的跑跳走广义的多,既然它存在,则必然有它必须不得不存在的理由,想来演化迄今的生物们也是以能够演化出来的最美妙的状态存在的,欣赏就好

  ~~~

  生命的跃升,第7章,视觉 — — 来自盲人之地

  拖了很久,用达尔文的话总结一章就好,眼睛是个太神奇的存在,似乎不可能仅靠自然选择演化出来,然而,假如能够证明从不完美的简单眼睛到完美的复杂眼睛之间存在不同级别,每个级别对其所有者有用,那么眼睛是真的能够演化出来,,,事实证明如此,,,演化比人聪明,不同级别的眼睛是朝着对其所有者最有利最完美的形式演化存在着,,,所有动物眼睛的祖先,只演化了一次,从一次偶然的演化祖先到现在形形色色眼睛的生命体,生命,强大又足够耐心的存在

  ~~~

  生命的跃升,第8章,热血 — — 打破能量壁障

  以为会很无聊,其实很有趣的一章,,,二叠纪大灭绝幸存的爬行动物两个类群,兽孔类(水龙兽-食草,犬齿兽-食草&食肉/哺乳类的祖先/演化出热血)&主龙类(鸟-热血/兽脚类恐龙/驰龙类,鳄鱼-冷血,恐龙,翼龙),,,冷血(节能)>热血,热血(耐久力,有氧能力,更高的静息代谢速率)>冷血,,,贯穿的一个疑问,恐龙是热血(体型越大越热)还是冷血(氮元素,素食,热量储存变大,低代谢),,,热血很可能从素食者演化出来,消耗掉为了摄入足够的氮吃更多的素食多余的热量

  还好没有晕

  ~

  总结是为了方便自己理解记忆,但更精彩的是探索猜测想象的过程

  ~~~

  生命的跃升,第9章,意识 — 人类心智的根基

  “区区物质”是怎么产生出一套让人有非物质感的心智的,,,一直想要寻找的答案,原来

  目前是真的还没有答案 ,感觉松了口气

  意识分为“延伸意识”(人类心智的荣耀,没有语言社会等因素完全无法实现,机器人有的,人类能编码的)和“基本意识”(情绪,动机,痛苦,感知,动物性的,难以解释的)

  基因决定了脑的整体回路,而经验(人生体验)则决定了每根线具体的接法及它蕴含的所有个体细节(神经元的反复使用成长强大/不用萎缩消失),意义主要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是直接写在大脑里的,,,每个年过四十的人该为自己的脑负责了

  痛觉毫无疑问是赐福,属性是感受到它并回避它,没有痛彻心扉的疼,我们会给自己带来更可怕的伤害,,,类似的感受如饥饿口渴恐惧欲望等都是为了生物等存活和繁衍量身定做的

  ~

  mark感兴趣的几个点,摘录+拼接下

  ~~~

  生命的跃升,第10章,死亡 —— 不朽的代价

  ~死亡是必然的

  种质细胞和体质细胞理论。前者是不朽的,能够一代代传下基因;而后者只是在帮助不朽的种质延续下去而已,它们得到的唯一回报就是种质能够把二者共享的基因传递下去。一旦体质细胞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它们的配角身份,那么它们的死亡时间也就得依种质细胞的需要而定了

  要想维持一个生命,除了保证生死之间的平衡之外别无选择。如果平衡改变了,生物体就会像洪水或干旱时的溪流一样,失去稳定

  ~死亡的形式

  编码进某些动物生命之中的迫切死亡

  人类独自面对的衰老之折磨,没有程序的、不可言说的、无止无尽的终结

  ~衰老

  每个物种都有一个统计学上最可能的生命期限(个体大小、代谢速率、天敌、疾病等),所谓老年衰退,是被那些在我们本该死了的时候依然在运转的基因给害的,这些基因成百上千,全都因为发挥作用太晚而逃脱了自然选择的作用。而只有人类人为的延长了自己的寿命(移除很多统计学死亡因素如捕食者和致命传染病),从而掘开了基因的坟墓

  所有遗传因素对年龄相关疾病的贡献通常不到50%,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年纪大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衰老相关的疾病依赖的是生物学年龄,而不是外界的物理时间。治愈了衰老,我们就治愈了所有的老年病

  如何治愈衰老呢,热量限制(降低自由基泄露,强化线粒体膜抵抗损伤,增加线粒体的数量)相当于把生命的时钟“重设”到“青年”阶段。过程中它还关闭了成百上千的炎症基因,让它们回到年轻的化学环境中,并帮助细胞抵挡程控死亡。二者联合作用,既抑制了癌症和退行性疾病,也减缓了衰老

  ~

  想说的话很多,但是怕说错,还是直接摘录了,也难免断章取义,,,喜欢这一章,用演化的角度来理解死亡,

  ~

  2017年结束之前,看完了整本书,感觉对生命沉淀了一点不同的理解,至于现在,我说不好是什么,也许哪天,突然想写什么或感慨什么,想起这本书,才会知道它留给我的最深的影响或印象是什么吧

  阅读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留给时间的过程

  ~~~

  完

生命的跃升读后感10篇

http://m.sbbzjw.com/gandongwenzhang/248572.html

推荐访问:

感动文章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迪亚特洛夫事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下一篇:吴小凡的流浪地图的读后感10篇